2024健康北京大家谈:打开AI赋能医疗的多种可能

发布时间:2024-11-27 23:40:41 来源: sp20241127

  一个随身携带的“行走的医院全科医生助诊包”,就是村医们手中的“百宝箱”。近日,在2024健康北京大家谈现场,农工党北京市委会联络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副会长狄森,作为“行走的医院”项目主要负责人,以村医为例,分享了人工智能为医疗领域带来的变革。

  有了这个神秘的黑色背包,驻扎在乡村的一线医护人员,可以即时完成超声检查、心电图检查、尿液检测等30多项二甲医院的“常规检查”,还可以通过“远程专家门诊系统”上传检查结果,随时与北京三甲医院连线,架起村民与三甲医院专家的“健康桥”。

  村医成了村子里的“健康快递员”,医疗资源直接送到了村民家门口。如何解决城乡间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让村医发挥更大的作用?“AI村医”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而人工智能与医疗结合产生的多种可能,也正在被发现……

  “医疗AI的引入,不仅极大减轻了医疗繁琐的基础工作,提高了临床诊断的精准度,还将助力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不同地区都能获得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卫生法与生命伦理系主任睢素利分析。

  “AI+医疗”带来的变革,不只将技术带到基层,还展现出了产品迭代的强大效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游茂提到,当下,在AI医疗、药物疫苗开发、AI+可穿戴设备、医疗机器人等多个领域,都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参与。

  “只需要5秒,我们就可以用AI技术完成头影测量的关键点检测,并且关键点检测的误差小于0.2mm”,农工党北京市委会副主委、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院长邓旭亮说道,“用AI标记‘点’,这样的技术可以广泛运用在牙齿正畸、智齿拔除等方面。”

  让邓旭亮感到惊喜的这款“AI”,是由他的课题组与北京的Deep Care公司共同研发的“AI牙医”产品。他介绍,应用到临床中,“AI牙医”将智能识别、分析头影测量片、锥形束CT等2D+3D的多模态影像,并动态模拟口腔疾病的进展,智能生成患者专属的口腔健康评估报告。

  智慧医疗少不了AI技术,而当“AI+医疗”的实践不断加深,推想医疗创始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数字诊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王少康提到的“AI-4D平台”,更是展现出了未来一家“AI医院”的真实面貌。

  肺结节靶重建系统、肺部手术规划系统、心血管系统……推想医疗建设的“AI-4D平台”全面覆盖了临床各种重建应用场景。

  王少康介绍,这一平台运用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技术,可以自动将二维医学影像重建为立体的三维图像,便于医生快捷、精准地获取丰富多维的病灶及解剖信息,并辅助医生提高诊断的精准程度。

  “AI+医疗”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邓旭亮强调,在机遇的背后,AI同样也面临着“隐私安全”“数据幻觉”“泛化性”“可解释性”等方面的挑战。

  睢素利表示,生物医学大数据是训练人工智能算法和验证算法模型的基础。医用人工智能涉及大量敏感的个人健康信息,包括病史、诊断结果、治疗计划等,这些信息对于个人隐私至关重要。

  “应当研究制定数据质量管理规范,解决医疗数据流通中的安全问题。”在游茂看来,通过形成持续产生高质量整合数据的平台,研发将在合规平台下快速推进,AI医疗技术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将不断完善,真正发挥出大数据的潜力。(完)(《中国新闻》报作者刘益伶报道)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