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3:25:36 来源: sp20241223
香港海防博物馆。 资料图片
香港海防博物馆,其前身是建于1887年的鲤鱼门炮台。这里依山而建,沿海而立。
行走山间曲径,随处可见碉堡林立、炮弹陈列。登上岬角堡垒俯瞰,海景市貌尽收眼底。曾经的炮火硝烟早已散去,但香港的海防军事历史仍在这里被记叙。
这个以“鲤鱼门”命名的海峡位于香港维多利亚港的东面入口,北倚魔鬼山,南靠筲箕湾阿公岩一带,是香港岛和九龙之间最狭窄的水道。
“鲤鱼门曾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被视为战略重地。”香港海防博物馆一级助理馆长梁明颖说。
沿昔时鲤鱼门旧迹行至山顶,一座巨大的堡垒巍然屹立于海拔约640米的岬角最高点,成为整个鲤鱼门旧时防卫体系的核心。
“由海面远眺,却不见堡垒”,这便是堡垒设计的精妙之处。堡垒顶部尖角状的米白色帐篷紧贴地平线,被覆盖的建筑几乎完全隐没于地下。
二战后,鲤鱼门炮台逐渐失去了原本的军事功能,鉴于其历史价值及建筑特色,香港特区政府将之活化改建为香港海防博物馆。
“海防博物馆与山、与海、与军事的独特地缘关系,给观众带来许多回忆与思考。”梁明颖说,活化改建的过程中始终需要考虑如何将自然之景与人文历史更好地结合。
海防博物馆自2022年重开,新常设展览展示的藏品类别繁多,当中约3/4属新增的展品,以配合全新的展览内容。
突破原先展览以时为经、以史为纬的“时序式”演绎方式。“重开后的海防博物馆,将香港海防历史整合为‘源、防、战、军、系、迹’6个主题。”梁明颖说,“展览涵盖的内容也由明代推前至唐代。”
香港位于中国领土南陲,既是海上贸易的交通要道,也是古今军事的咽喉之地。香港海防博物馆二级助理馆长杨汶翘说,昔日香港的海防军务可追溯到唐代,那时香港已于屯门一带设置军镇,保卫珠江口的水路商贸运输。
历史车轮滚滚,进入21世纪,香港的海防及军事历史掀开新的篇章。
杨汶翘回忆道:“2017年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访港意义重大,当时船上官兵列队排成‘香港你好’的字样向香港市民表达问候。”此后,海防博物馆特意订制1∶350的辽宁舰模型陈列在馆内,展现这一强军象征。
梁明颖介绍,作为香港唯一以军事为主题的博物馆,海防博物馆在2022年重开后便加强香港保卫战、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等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论述,回溯这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1941年12月8日,日军进攻香港。18天对峙后,香港失守。陷入“三年零八个月”战云下的港人以各种方式积极支援持久抗战,或敌后支援,或投奔战线,为抗日战争作出贡献。
“褴褛中式衣衫,褪色简朴棉帽”——透过展厅橱窗便能看见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成员抗战时的穿戴装束。右上角陈列的一把弯月形短小镰刀,和周围英军使用的先进武器形成鲜明对比。小镰刀本用于农间耕作,但由于抗战时物资短缺,它便成了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保家卫国的武器之一。
“香港的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抗战,抗战中凝成的‘同舟共济’精神是香港最值得珍惜的集体回忆和核心价值。”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吴军捷说。
吴军捷说,“三年零八个月”的抗战故事,能让香港市民以直接的、感性的方式认识到与祖国的共同命运,是抗战历史教育很好的素材。
据了解,香港海防博物馆2021年开始与学校机构及历史研究团体合作“寻找三年零八个月见证人”口述历史访谈计划,虽然期间经历了一些困难,但至今仍在不断搜集着香港抗战亲历者的口述历史。
“希望观众能正视并重视这段抗战历史,缅怀当年为保家卫国而牺牲的同胞,明白香港与国家血脉相连,提升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梁明颖说。
(据新华社香港电 记者梁文佳)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