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好更要管好用好(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发布时间:2024-12-15 11:58:52 来源: sp20241215

  眼看玉米蹿到一人多高,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红石桥村种粮大户朱勇春,打算赶在收获前再浇一遍“灌浆水”。

  接好水管,掏出水卡,在农田灌溉机井控制终端一刷,“嘀嘀嘀”,故障提示音响起——井口咋不出水?朱勇春赶紧给红石桥村农田水利设施网格长、村党支部书记朱振抄打电话。

  朱振抄骑着电动车匆匆赶来,仔细查看后,估摸着是机井供电线接触不良,他当即通知管护员:“老马!村东头,勇春家的地浇不了水,估计是供电问题,你过来看看。”

  不到20分钟,网格管护员马金生带着全套电工设备来了。不一会儿,换了接线柱,机井“咕嘟咕嘟”抽出了水。“政府帮助建设高标准农田,保障更到位、增产有底气。”朱勇春舒了一口气。

  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多符合条件的农田改造成了高标准农田。目前,河南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600多万亩。

  高标准农田,建好更要管好用好。针对高标准农田机井及配套供电设施等管护难问题,河南省政府2020年3月出台实施方案,明确全省高标准农田供电设施高压部分由国家电网投资、管理,低压部分和机井由当地政府建设后,交由村委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护。

  “高标准农田设施中,机井和给机井供电的地埋线、接线柱比较容易损坏。所以,我们选了老马当管护员。”朱振抄说,“作为网格长,我负责定期巡查全村的高标准农田设施,随时接收村民反映的故障信息,第一时间安排维修。”

  明确了管护主体,还要创新管护机制。召陵区探索对高标准农田实施网格化管理,建立“一长三员”管护机制——村干部担任网格长,老党员担任监督员,有技术、责任心强的村民担任管护员,农业专家、维修专家担任技术服务员。

  马金生在村里干了大半辈子电工,当上管护员后,每天往田间地头跑,“我维修后,网格监督员朱先锋还会回访、打分。”

  今年6月,天气干旱,红石桥村4口机井却趴窝了。马金生判断是地埋线断了,但不知断的是哪一处。一个电话打到镇里,召陵供电所维修工人、网格兼职技术服务员黄建坤迅速赶来,用地埋线检测仪找出了断点所在。村民齐动手,挖土换线,当天机井就抽出了水。

  “近年来,我们累计投资约1.5亿元,新建配电变压器900台,用于高标准农田配套电力建设和机井通电。”国网漯河供电公司配网管理部主任张菲菲说,“我们还派出职工兼职高标准农田网格技术服务员,义务提供维修服务。”

  召陵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机井、自走式喷灌机、水文墒情监测站、气象站、监测无人机等自动运转,并通过物联网与控制中心相连,实时显示工作状态。“这是我们着力打造的未来高标准农田样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下一步,我们要依靠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让高标准农田管护更加及时和精准。”召陵区委书记李湛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9日 01 版)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