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2 03:26:07 来源: sp20250102
11月24日上午举行的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开幕式上,2023中国学贡献奖获得者名单公布。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荣休教授卜正民、韩国延世大学荣誉教授白永瑞、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卓越院士马凯硕获得这一奖项。本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为主题,外方参加嘉宾约200人。
“这大概是我五十年前以多伦多大学本科生的身份,刚刚踏上研究中国之路时难以预料的荣誉。”首位上台致获奖词的卜正民(Timothy James Brook)是西方汉学领域领军人物之一,师从汉学家孔飞力。他说,当时他的家庭和中国没有关系,密友圈中也没有中国人,对中国的兴趣出于偶发。但卜正民强调,偶然中也有时代背景的影响,“20世纪70代初,随着全球意识的兴起,战后世界秩序逐渐瓦解。我们这一代人开始相信,没有任何单一的文化传统足以应对世界面临的经济、政治和环境挑战;一种不依赖于种族主义或民族主义的新世界秩序将会出现。”
1975年,卜正民到复旦大学做交换生时,主攻晚明中国史。卜正民观察到中国与全球的互动,而且互动时间已经长达几百年,随后奠定了从全球视野眺望中国历史的学术观察角度。他主要研究明代社会和文化史、中国近代史、全球史,著有《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维米尔的帽子:17世纪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明清历史的地理资料》等书,近年来他主编的多卷本《哈佛中国史》在中国很畅销。
虽然在中国,卜正民的影响力在变大,但他表示,“自己永远无法拥有局内人的精妙知识”,也“无法像一个局内人那样完全理解中国”,“但这也使我得以摆脱局内人可能会受到的社会、文化和宗教偏见的影响”,“我这个局外人的一些想法和见解可能有助于形成一种对中国更客观、更普遍的认知——这不仅仅是一种从中国自身出发、为中国自身服务的认知,而是将中国视为世界一员的认识——毕竟,这个世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中国学贡献奖’让我感慨万千。”韩国延世大学荣誉教授白永瑞是当代韩国东洋学的代表人物,著有《东亚的地域秩序:从帝国到共同体》《从周边看到的东亚》《回归东亚:探索中国的近代性》等。他说,自己上世纪70年代读大学时,在反思韩国历史时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兴趣,主要是希望通过借鉴中国去反思韩国。但那时还处于冷战期,只能通过非常有限的信息去了解中国,发挥“半国”的想象力。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后,他开始提倡“东亚论述”,并从东亚的角度研究中国历史和现实。“目前我们都能切身感受到全球性大转折的局面已经到来,但未来还将面临很多带有不确定性的复合型危机。所以,现在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局限性进行根本性思考,并由此摸索出文明转折的可能性。我希望包括中国和韩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和社会在走向‘另一种普遍文明’的过程中,能够互相尊重彼此积累至今的思想和生活经验。”
“我一直在努力促进全球对中国的深入了解,能够得到认可,实在是一份巨大的光荣。”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卓越院士马凯硕在录制的视频致辞中说。他是当今最活跃的亚洲问题专家之一,著有《中国的选择 : 中美博弈与战略抉择》《大融合 : 东方、西方与世界的逻辑》《东盟奇迹 : 一个充满活力且真实存在的现代奇迹》。他表示,在全球共同体中,特别是在西方,增进对中国的理解,是一项前所未有的紧迫需求,“实际上,中国愿意与美国和其他全球大国合作解决迫在眉睫的全球挑战”。
世界中国学论坛于2004年创办,每两年举办一届。中国学脱胎于以传统中国为研究对象的“汉学”,但内涵更加多元,侧重运用社会科学理论与多学科方法,分析和解释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的问题。“世界中国学贡献奖”成立于2010年,是国际中国研究的最高奖项,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费正清研究中心前主任孔飞力,哈佛大学荣休教授、费正清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义,英国剑桥大学荣休教授鲁惟一,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等著名学者,都获得过该奖项。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