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23:26:16 来源: sp20250110
人民网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黄盛)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同日,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实现资本市场稳健运行与中长期资金稳定回报的良性互动。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24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当前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为进一步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痛点堵点,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制定了《指导意见》,其中有一系列关于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安排,并总体着眼于“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的目标,进一步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
多位专家认为,此次《指导意见》以中央金融办和中国证监会名义联合印发,既体现了党对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也体现了当下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健全投融资相协调资本市场功能的重要性。中长期资金来源相对稳定,投资运作专业化程度高,使用期限较长,通常追求长期稳健的投资收益,能够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对于克服市场短期波动、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
业内人士认为,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并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有望对我国的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市场提供有力支持,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权益类基金通过投资于上市公司,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融资渠道,从而支持企业的发展创新和实体经济转型。
据吴清介绍,近年来,证监会大力促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会同有关方面持续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截至今年8月底,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接近15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长了1倍以上,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从17%提高到22.2%。
此次《指导意见》明确了加强基金公司投研核心能力建设、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鼓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丰富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推动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提高权益类私募资管业务占比等措施。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田志伟对此向记者表示,此前出台的新“国九条”和此次《指导意见》都明确“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意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强化公募机构买方作用,让社会财富管理者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对投资者来说,公募基金的运营管理更加专业,风险更加分散。对于市场来说,公募基金不追求短期回报,以价值投资和长线投资为原则,增强了市场的稳定性,减少了波动和回撤。”他认为,对于权益类基金产品注册,要进一步缩短注册期限,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向记者表示,公募机构专业买方作用的强化需要提升投研能力,创新产品设计,优化客户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更好发挥社会财富管理者功能。权益类基金产品注册优化的路径是注册标准明晰、注册流程简化、信息披露强化和创新发展推动。他建议,制定明确的权益类基金产品注册标准,提高标准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优化权益类基金产品的注册审批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材料要求;强化权益类基金产品注册过程中的信息披露要求,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及时性;对创新型权益类基金产品给予政策支持和鼓励,在注册审批上给予一定的灵活性。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指导意见》将督促基金公司进一步端正经营理念,坚持投资者回报导向,着力提升投研和服务能力,创设更多满足老百姓需求的产品,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收益。
完善“长钱长投”制度环境
《指导意见》提出,着力完善商业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企业年金等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
其中,对于保险资金来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支持其他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进一步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督促指导保险公司优化考核机制,鼓励引导保险资金开展长期权益投资。
对于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资金投资,田利辉认为,除了传统的股票、债券等资产外,考虑适当增加对另类投资资产的配置,如基础设施投资、不动产投资、私募股权等。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提高资金的收益率和抗风险能力。优化资产配置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模型,根据资金的性质、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确定不同资产类别的配置比例。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趋势的研究,动态调整资产配置,提高投资组合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此外,还要务必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投资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切实合理运用风险对冲工具,降低市场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同时,需要建立健全全国社保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的绩效评估体系,科学评价投资业绩。
对于其他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中国人民大学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向记者表示,完善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是在融资端完善资本市场功能。一方面为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保值增值提供更加丰富的投资渠道,一方面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资本来源,实现在资本市场价值投资,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夯实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吴清表示,将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提升长期资金权益投资的监管包容性,全面落实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
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
今年以来,在新“国九条”框架下,资本市场配套政策持续推出。此次《指导意见》也提出,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
如何实现上述资本市场生态?田利辉向记者表示,应该加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强化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责,规范股东大会的运作,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需要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及时性;要求上市公司全面、准确地披露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重大事项等信息,为投资者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加强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创新和发展适合长期投资的金融工具,如长期限债券、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满足其不同长期资金的风险收益需求。
此外,田利辉建议,完善中长期资金交易监管需要建立健全中长期资金交易的监测体系;完善市场交易机制,优化涨跌停板制度、引入做市商制度等;加大对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虚假陈述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配套机制需要制定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规则,明确机构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搭建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沟通平台,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赵锡军认为,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是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土壤”,要从前中后端持续发力,营造更加适配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环境。只有资本市场具备较大的吸引能力,能够为中长期资金提供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让长钱“愿意来”“留得住”。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打造良好资本市场生态尚需凝聚合力,围绕引入中长期资金,强化政策协同和监管协作,加强金融监管部门、财政部门、人社部门等交流互通,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责编:郝帅、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