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故事见证“合抱之手”越握越紧 中非合作迎来提质升级新阶段

发布时间:2024-11-25 05:56:10 来源: sp20241125

  央视网消息: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9月4日开始至9月6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峰会是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把握此次论坛峰会的契机,推动中非合作取得新的成果,更好造福28亿多中非人民,这是外方领导人在会晤现场表达的共同心声。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经贸往来,从产业升级到数字创新,从绿色发展到公共卫生协作,共筑高水平命运共同体,中非合作未来将会怎样提质升级?时空观察,咱们先看看几个人物的中非故事。

  “老义乌”苏拉:“小生意”背后的中非友谊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主营五金和电气设备的商户们都熟悉一个名字——苏拉。来自塞内加尔的苏拉,在义乌做外贸生意已有21年,是个名副其实的“老义乌”。苏拉在义乌的小生意越做越大,而他对于中非之间的友谊也有了更深的感触。

  苏拉和义乌的缘分始于2003年,当时在朋友介绍下,第一次来到义乌的苏拉就被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市场所震撼。

  2006年,苏拉成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凭借义乌丰富多样的商品、便捷快速的物流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他的外贸生意越做越好,如今每个月都要发出两三百个集装箱,年贸易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

  作为最早一批来义乌的非洲客商,苏拉见证了这里的不断发展。商贸城、医院、行政服务中心等地处处都有英文标识,即使是不会一句中文的外国人也能够顺利办事。

  塞内加尔商人苏拉称:“你如果了解到义乌的故事,从“鸡毛换糖”的一个城市变成今天的世界平台,我个人是非常佩服的。我们也应该学习这样的做法,特别如果是我们国家的一些政府的人 来义乌跟我们接触,我都会提这个问题给他们说的。”

  同时,苏拉也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的国家,介绍非洲的优势。在他的影响下,不少中国商人赴塞内加尔投资兴业。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他时常还会传授几招方便实用的社交技巧。在他看来,这些远不只是生意,而是中非之间友谊的点滴。

  苏拉称:“人民之间,像我们这些人也在做该做的事情,能够让非洲人更了解中国这个国家的人民。对我老妈来说,外国人里面最好的是中国人,很简单的道理,因为她看到我每一次回国的时候,带上中国朋友过去,她认为这些人很好,这个原因在哪里,因为苏拉跟他们很好,因为他们这些人看到苏拉妈妈,也对她很好。这个是人民跟人民之间能做到的一些事情。”

  爱乐:想把针灸带回非洲 用东方智慧诊病

  除了经贸往来,公共卫生协作也是中非合作的一个重点内容。我们也来认识一位来自非洲利比里亚的留学生,她的中文名字叫爱乐。四年前,她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中国进修,学习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现在,她已经从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在一家医院当实习医生。对于未来,爱乐说,她想回家乡建一所医院,用东方医学智慧给家乡的人民治病。

  见到爱乐时,她正在给患者做眼部检查。学中医、说中文,这些原本都不在爱乐的计划之内。

  爱乐称:“我本科学习的是生物与化学,所以当我刚来中国的时候,原本打算学习临床医学。后来,当我发现有结合医学这个学科后,这让我非常着迷,我想要弄清到底什么是中西医结合医学,所以我申请了上海中医药大学。”

2020年,爱乐来到中国,在此之前她并没有学过中文,语言关该如何过呢?

  爱乐称:“其实我刚来中国的时候非常困难,但是我的老师总是鼓励我,她会告诉我没关系,说出来,她在我学习期间一直对我非常有耐心,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有信心说至少我会说中文。”

  在学习过程中,爱乐了解到中医有许多不同的分类。其中,针灸竟治好了她的偏头疼,这让她觉得神奇,也更加为中医着迷。去年6月,爱乐就顺利从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但她并不着急回国,而是来到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实习,磨练自己的临床技术。

  看着越来越多的患者和老师对自己的肯定,爱乐也越来越自信。

  再过一段时间,爱乐就要回国了,她想在家乡建一所中医医院,不仅能用自己学到的中医知识治疗病人,还能更好地推广中医在非洲的发展。

  爱乐称:“因为我们有很多儿童和成人患有眼疾,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眼疾的知识,用中医治疗。我未来的计划是把中医,特别是针灸带回我的祖国,为利比里亚人民和非洲各地建立一所医院。”

  马古富力大桥:让天堑变通途

  近年来,中非关系日益密切,各类合作项目成果丰硕。中企承建的坦桑尼亚姆万扎马古富力大桥就是其中之一。这座大桥预计今年底竣工,当地民众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说,大桥建成后将大幅缩短出行时间,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马古富力大桥项目横跨非洲最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连接布西西和基贡戈两个地区,全长520米,建成后将成为非洲最长的矮塔斜拉桥,大大缩短当地居民的出行时间。项目承建方介绍,预计大桥本月实现合龙,年底完工。

  现在大桥尚未完工,当地居民主要依靠轮渡和公路往来于维多利亚湖两岸,由于渡轮时常停运,当地人收获的农作物常因无法及时运抵市场而遭受损失。因此,当地民众对即将建成的大桥充满期待。

  除了改善交通,当地居民还期待大桥建成后成为连接姆万扎地区与卢旺达、布隆迪和乌干达等坦桑尼亚邻国的重要枢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中非合作未来将会怎样提质升级?

  “独行快,众行远。”习近平主席曾用这句非洲谚语强调团结合作的力量,这同中国人讲的“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是一个道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一来一往的互动,正在续写着丰富多彩的中非故事。跨越千山万水的思想共鸣,见证了中非“合抱之手”越握越紧,而接下来,共筑高水平命运共同体,中非合作将会怎样提质升级?我们来听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孙红的解读。

  孙红分析称,本届论坛峰会的主题是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体现在经贸领域,就是要紧扣现代化这一主题,推动中非现有经贸合作的提质升级,将现有的合作基础进一步提升,加强中非发展战略的对接。第一个就是在传统领域要进行进一步升级,在基础设施领域要着重打造经济走廊式的交通大动脉,要实现传统的基础设施与产业融合发展。在农业领域要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通过发展农业的新技术提高农业的产量,帮助非洲国家尽快实现粮食的自给,确保粮食安全。在矿业领域,就是要因地制宜发展矿业的产业链升级,提高非洲国家利用矿业实现自主发展的能力。第二个方面就是要着重培育中非合作的新增长点,强化经济新动能的牵引。主要体现在比如说数字经济领域,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中非跨境电商的合作水平。在清洁能源领域,要加强中非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合作。在蓝色经济领域,可以帮助一些沿海国家、岛国尽快地将本国丰富的海洋资源转化为经济的发展动能。还有一些比如说在贸易领域,提升中非农产品贸易的质量和水平,扩大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在这两天密集的双边会晤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非洲国家农产品输华的力度。比如说乍得的花生、芝麻,马拉维的花生,津巴布韦的鳄梨等等。未来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农产品出现在中国的消费者的餐桌上。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