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4:00:17 来源: sp20241216
文化自信是文化创造主体对于文化发展的历史积累、现实状况、未来前景的信心和信念。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首次使用“文化自信”的概念。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论述了文化自信的特点、作用,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原创性的内容,围绕文化自信的生成、内涵与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系统论述,使之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文化自信生成的基础
历史是文化生成的载体,历史自信是文化自信生成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文化自信时所表达的历史自信,主要包括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和对历史创造主体的自信。同时,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生成的重要条件。
文化自信源于历史自信。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百万年、一万年、五千多年三个时间坐标,表明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积淀的深厚,这是文化自信生成的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中华民族发展史自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生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通过百年奋斗,创造了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奇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特别是凸显了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自然流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为生成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奠定了重要基础。
文化自信基于对历史创造主体的自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人民的实践创造、实践智慧经过提炼总结,凝聚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人民实践创造的结果。对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自信,是基于历史创造主体的自信,既体现了对人民地位、作用的尊重,也促进了文化自信的生成。
文化自信来自文化主体性。文化主体性是确立文化发展目标、选择文化发展道路、厘定文化发展内容、确立文化评价标准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文化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推进文化传承和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体现了党对文化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体现了中华文化立场的坚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文化主体性的确立,为文化自信的生成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
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文化自信,主要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创造和积累,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延续、国家统一政治局面的建立和维护、多民族和合一体大家庭的形成和巩固提供了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魅力和当代价值的自信。基于这一基本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从不同维度、不同侧面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思想进行了系统总结;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思想,从大同理想、大一统传统、德治主张、民本思想、平等观念、正义追求、道德操守、用人标准、改革精神、外交之道、和平观念等方面进行了概括;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进行了诠释。这些总结和概括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表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又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创造和文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论述了对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比如,他在诠释抗战精神时指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抗战精神内涵、地位的厘定,充分表达了革命文化的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功能的自信,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的表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信。文化强则国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文化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目标,实际上包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进行了战略部署和具体安排,包括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这些战略重点和实践举措,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自信。
文化自信的多维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等维度,揭示了文化自信的多维价值,阐明了坚定文化自信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文化支撑。“四个自信”之中,文化自信更具总括性,广义而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可纳入文化自信的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厚底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丰富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同时,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提供文化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三个事关”诠释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有推进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胆识和勇气,通过建构适合历史传统、现实国情、人民诉求的文化,实现文化发展上的独立自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坚定文化自信是总结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形成中国理论的前提,也是实现精神上独立自主的必要条件。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文化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确立为新时代文化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任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相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明而言的,二者大体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此前的创造和积累为中华民族传统文明,此后开启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程,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成中华文明的整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传统的断裂,而是传统的继承,在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基础上生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文化养分。坚定文化自信,将促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为秉持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奠定基础。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形成新的文化生命体,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中华文明的生命力来源于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既能以博大的胸怀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又积极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开放包容既是文化自信的表达,又将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
将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文化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智慧,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也推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