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09:34:20 来源: sp20241227
2023年,全国日均发送旅客突破1000万人次,创历史最好水平;人民币贷款增加22.7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我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一个个新数据,一项项新纪录,生动展示着中国经济的活力。生产要素“动起来”,发展势能“聚起来”,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就有了不竭动力。
一份经济年报,记录着过去一年奋斗的收获,也承载着新年再出发的信心。日前,2023年中国经济数据正式公布,再次交出亮眼成绩单。纵向比,2023年我国GDP增速比2022年加快2.2个百分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都有明显改善;横向比,世界很多经济体复苏乏力、物价高位,我国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我们用实实在在的经济数据,向世界展现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光明前景。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在持续承压中一路前行,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彰显出发展的长远之势。从需求看,“稳”的态势在持续。近段时间,济郑高铁贯通运营,莱荣高铁全线通车,全球最大高速铁路网持续加密,见证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增加。从淄博到哈尔滨,网红城市相继涌现、迎接四海宾朋,在升腾的烟火气中彰显消费市场的火热。据统计,2023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11.4%,内需市场正在释放更大活力,14亿多人口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坚实依托。
从供给看,供给质量显著提升。供给好不好,要看产品多不多,更要看品质优不优、结构合不合理。如今,多家中国服装品牌亮相全球时尚之都,不少家电企业着力生产高端智能产品,一些家具厂商在绿色环保方面下大力气,推动“老三样”扬帆出海;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凭借新技术叫响全球,2023年三类产品合计出口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新三样”“老三样”携手向前,见证中国制造破茧成蝶。依托我国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的优势,不断集聚创新动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就能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供给适应满足现有需求,创造引领新的需求,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发展环境看,“好”的因素持续集聚。过去一年,我们打出包括财政、货币、就业、产业等在内的政策“组合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前11月,新设外资投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6.2%,为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不少外企表示:中国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就能不断巩固和增强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更多确定性。
回首过去,已是硕果累累;眺望前路,还需风雨兼程。2024年伊始,各地发展热力十足。在北京丰台,4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为推进城市品质提档升级按下“加速键”;在江苏南京,响堂村农旅融合又有新进展,山货节热闹非常,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在河南平顶山,一家生产电网配套装备的企业订单已排到8月,员工加班加点赶工生产……各地以起步即冲刺的干劲,推动经济“开门稳”“开门红”。奋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激发“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劲,我们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开创中国经济更加光明的未来。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9日 04 版)
(责编:白宇、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