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4:24:42 来源: sp20241123
中新网 三明11月3日电 (记者 雷朝良)进入十一月,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的治平畲族乡山绿水清,天蓝地净。“纸都治平”馆、畲乡文化展馆、畲客农旅乐园等地,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图为治平畲族乡。治平畲族乡政府供图“20多年前,我们治平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区乡,大部分人还居住在偏远山区,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巴路,学校、卫生院破旧,大部分人用不上自来水,90%竹山不通公路,毛竹下不了山……现在的治平变化真的很大,‘颜值’很靓!”正在畲客农旅乐园参观的老雷动情地说。
治平畲族乡地处宁化县西南部,为三明市两个畲族乡之一,也是闽西三个畲族聚集区之一,人口1.48万余人,是畲族原乡、“三江”源头、毛竹大乡、玉扣纸乡、革命老区乡和富硒宝地。
图为治平畲族乡五福桥。治平畲族乡政府供图自成立畲族乡以来,治平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2435元,增加到2022年的21501元,2018年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绘就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治平山多田少,过去交通不便,进乡的道路蜿蜒曲折,竹林间是绵延不断的羊肠小道,毛竹难以运输下山,许多笋竹制品加工企业主慕名而来,但都悻悻而归。
2006年起,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厦门市海沧区等挂钩帮扶单位针对治平交通不便的“痛点”,先后帮扶2600余万元帮助完成乡村道路硬化160余公里,开通竹山公路400余公里,全乡通村路100%全覆盖,通组路覆盖率达95%,笋竹资源下山更通畅,带动550余人在家门口工厂就业。
图为治平畲族乡玉扣纸展馆。治平畲族乡政府供图教育事关民生大计,过去宁化民族学校教学基础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在厦门市海沧区、省交通运输厅等挂钩帮扶单位的帮扶下,学校先后建成海沧楼、通达楼等教学宿舍楼。厦门海沧中学以“借脑借力”深化结对共建,与民族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开展送教活动10余次、师资培训30余批次、助学137人次。与海沧中学结对以后,民族学校成绩多年名列全县前茅。
和教育一样,过去治平的医疗基础设施落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对此,厦门市海沧区除了送来“真金白银”,还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发动南普陀慈善会、石室禅院捐资,帮助建成治平卫生院,配备彩超等先进医疗设备,极大提升了畲乡医疗卫生水平。如今,治平畲族乡已成为三明市中医“治未病”示范小镇、全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
图为治平畲族乡玉扣纸展馆内景。治平畲族乡政府供图行走在畲乡,崭新整洁的乡村面貌、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如徐徐清风扑面而来。治平畲族乡乡长雷华萍告诉记者,畲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得益于完善的挂钩帮扶体制机制,特别是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帮扶民族乡加快发展五条措施的通知》以来,帮扶力度越来越大,极大地加快了民族乡村的发展进程。
如今,乡里笋竹企业转型升级,龙头企业雏形初现。现有笋竹制品加工企业7家。笋竹深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延伸,2022年笋竹制品精深加工产值达1.2亿元。发展黄精、三叶青等畲药种植1300余亩,并引进畲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畲乡保健茶等系列产品。
立足山高风大资源,治平畲族乡在上级帮扶下,于2016年引进华电集团,投资4.3亿元建设“能源+扶贫”项目——鸡公岽风力发电场,2019年建成并网发电,年发电量约1.1亿千瓦时,年产值近7000万元。
为做旺畲乡人气,带动文旅产业发展,挂钩帮扶单位先后帮扶450余万元,帮助建成畲乡文化展馆和“纸都治平”馆,探索建设鸡公岽汀江源生态观光旅游区。其中,“纸都治平”馆已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的研究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被纳入县级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点。(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