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02:29:59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长治12月29日电 题:山西上党:传统手艺“黄蒸”上锅“蒸”出好日子
作者 李庭耀 李玲
早上5点多,侯小龙就和妻子宋帅帅就起床忙活起来,和面、拌馅、揉面……年末时节,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荫城镇李坊村龙妈妈团子加工坊,6名村民围坐在两张工作台前,一双双巧手用面团包住红豆、枣泥,制作团子。
团子又称“黄蒸”,是当地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采用玉米面和黍米做面皮,红豆和枣泥制馅。 李晓妍摄团子又称“黄蒸”,是当地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采用玉米面和黍米做面皮,红豆和枣泥制馅。每年进入腊月,家家户户便忙着蒸黄蒸,寓意着人们对合家团圆、幸福美满的寄托,除了自家吃,还要送给亲朋好友。
宋帅帅告诉记者,之所以叫“龙妈妈团子”,是因为侯小龙妈妈做出的团子一直很受亲朋好友欢迎。在侯小龙的记忆中,小时候每到快过年的时候,妈妈就会蒸黄蒸,蒸好后就把黄蒸放在缸里保存,够全家人吃到正月。他和宋帅帅制作黄蒸的手艺,都来自于妈妈。
2015年开始,侯小龙和宋帅帅在工作之余,制作黄蒸,摆摊售卖,“一开始销量不高,但吃过的顾客都说好”,这给了夫妻俩坚持下去的信心。分量足、味道好赢得了好口碑,他们制作的黄蒸也从最初的少人问津到后来的供不应求。
2017年,侯小龙和宋帅帅开始注册商标,把制作黄蒸作为夫妻俩奋斗的事业,并开始为附近村民提供在家门口打工增收的机会。
制作黄蒸有揉面、发面、制馅、包、蒸、晾等一道道工序。 李晓妍摄制作黄蒸有揉面、发面、制馅、包、蒸、晾等一道道工序。黄蒸外层的面皮主要用玉米面和黍米按比例调和发酵制成,里馅用红豆和枣泥捣制而成。看似简单的工序,每一步背后都需要口口相传的经验和技巧。比如揉面,需要经过反复揉制,力道越大、次数越多,面就越筋道,黄蒸才更有嚼劲。
“用水、放碱,都需要经验和技巧。黍米多、枣泥多,放的东西好,做出来的黄蒸香甜。”正在制作黄蒸的村民刘志爱说。
宋帅帅告诉记者,他们制作的黄蒸已卖到北京、上海、福建等地,“现在每天蒸两三千个黄蒸,进入腊月每天要蒸四五千个。冬天是旺季,累计能生产十几万个黄蒸,每个卖2.5元,收入超过30万元”。
谈到未来,宋帅帅希望通过网络进行营销和销售,在制作黄蒸的基础上,开发更多产品,从而扩大厂房,带动更多村民增收,也让更多人喜爱当地传统美食。(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