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0:32:49 来源: sp20241227
知识产权是提升经营主体竞争力的重要基石。上半年,我国新批准建设国家级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各2家;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案件2.1万件……知识产权助力企业创新产出快速增长,转化运用加速推进,经营主体创新活力日益增强。
便捷维权渠道
去年10月,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知识产权行政裁决所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成立,开展企业专利侵权纠纷相关工作。
东湖高新区知识产权局工作人员赵东介绍,武汉片区知识产权行政裁决所自成立以来,累计接受知识产权纠纷咨询186次,参与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3件,实现专利行政裁决受理全覆盖。
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瓷,是河南省禹州市特产。2009年“禹州钧瓷”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禹州钧瓷生产企业超200家,年产值达26亿元。
“我们重视研发技术创新,申请了一批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技术。同时,狠抓产品质量,确保所有出厂和上架产品都有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禹州市神垕镇孔家钧窑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孔春生说。
随着钧瓷产业规模扩大,市场上开始出现一些仿制品。为保护钧瓷行业健康发展,今年5月,禹州(钧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正式投入运行,面向钧瓷中小微企业提供外观设计专利快速授权、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一站式”综合服务,将授权周期缩短至10个工作日内,提升知识产权源头保护效率。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郭雯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已支持合肥、郑州、武汉、长沙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今年上半年,在中部地区建设的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共受理知识产权维权案件3136件,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了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
提升产业化水平
专利产业化是助力中小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总审查师马桂丽介绍,在专利转化供需对接时发现,许多企业在技术研发中被“卡脖子”,找不到所需专利技术,缺乏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沟通渠道。对此,审协河南中心经过专利信息对比分析,精准匹配包括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内的近40家企业,积极助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推动校企双向奔赴。
目前,多地在推动专利产业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湖南扎实探索专利转化新模式,加强供需对接,全省专利转化日趋活跃,转化运用效益大幅提升。山西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完成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点1.4万件;上半年专利转让、许可3538次,同比增长40.7%。
为更好推动知识产权“落地生金”,帮助更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安徽深入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开展“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今年上半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245.6亿元,同比增长101.3%,多种途径解决中小企业专利产业化资金需求。安徽省知识产权局局长程胤表示,将不断培育原创性关键核心专利技术,鼓励将专利与标准相融合,促进高质量创造,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此前表示,将把工作重心从存量专利的“盘点”转向“盘活”,集中精力在“转”字上做文章,在“活”字上见实效,聚焦专利产业化这一工作主线,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和社会资源,全方位、深层次、多途径推动专利转化实施,释放专利的市场价值,增强企业竞争力,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深化综合管理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产权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
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要从哪些方面入手?申长雨表示,首先是围绕更好地激励创新深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综合运用,发挥综合效益。要聚焦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审查支撑,大力促进专利转化运用。
其次,要围绕更好地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要坚持对内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大力度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汇集,促进更大规模利用外资,助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要积极指导外向型企业做好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加强海外维权援助力度,切实维护我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助力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此外,要围绕更好地促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深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知识产权,坚决惩处各种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责编:孙红丽、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