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重大工程的“乘数效应”(人民时评)

发布时间:2025-01-08 07:45:01 来源: sp20250108

  今年下半年,我国铁路建设捷报频传:贵南高铁全线运营,为沿线区域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丽香铁路开通运营,结束了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不通铁路的历史,丽江市至香格里拉市最快1小时18分可达;连通京津冀地区的第四条铁路干线——津兴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07亿元、同比增长7.4%。铁路密集投产,交通网络持续加密,为流动中国注入新活力,也为我国重大工程项目持续推进写下生动注脚。

  重大工程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交通建设勇当“先行官”;修堤筑坝、连通水系,水利建设跑出“加速度”;寻油找气、追风逐日,能源建设激发“新活力”;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场馆建设按下“快进键”。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从南海之滨到北国边陲,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蹄疾步稳,拉动有效投资,增添发展动力,推动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

  重大工程体量大,是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稳定器”。一段时间以来,总需求不足成为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重大工程建设规模大、周期长,能够有效吸纳投资、扩大内需,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需求潜力,助推经济企稳回升。今年1至11月,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9.6%,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6.7个百分点,投资带动作用明显。充分发挥重大工程牵引示范作用,有利于稳投资、稳增长,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重大工程战线长,直接拉动力、间接带动力都很强。以今年7月实现先期通水的引汉济渭工程为例。从直接效果看,工程建设带动了水泥、钢铁、物流运输等相关企业的发展。从长远影响看,这一工程润泽关中、解渴陕北、带动陕南,有利于破解陕西水资源瓶颈制约、实现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大工程往往也是各类新装备、新技术的“练兵场”。从具备无人巡检和自主导航等功能的水下机器人,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混凝土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创新为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提供了保障,推动中国建造、中国制造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由此可见,重大工程具有公共性、通用性、基础性的特点,既能为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提供机遇,也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支持,还能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动力。更好发挥重大工程的“乘数效应”,对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重大工程建设还蕴含着巨大的社会效益。作为奋战在平陆运河工地的建设者之一,广西横州市平塘村村民孙国旗感慨,“以往休渔期只能补渔网、修渔具”,而如今,“休渔期也能在家门口挣钱”。前三季度,各地通过在相关建设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吸纳174万余名低收入群众务工就业。从吸纳就业,到更好满足千家万户用水用电需求,从改善生活环境,到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一批重大工程补齐民生短板,释放发展暖意,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近期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重大工程的有序推进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今年以来,浙江启动“千项万亿”工程,统筹用好多种融资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山东建立重要项目协调机制,加大省级统筹力度;广西开展重大项目“审批直通车”活动,创新服务举措。保持“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持续发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更多重大工程将拔地而起,内需潜力将加快释放,中国经济将更具活力。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6日 05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