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志:提升发展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发布时间:2024-11-24 07:48:51 来源: sp20241124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型地区特别是各资源大省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容易出现产业结构单一、增长动力不足等问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各资源大省潜力巨大、大有可为。关键是要勇开新局,持之以恒以创新为引领,立足自身优势和潜力锻长板、补短板、促转型,进一步提升资源大省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一是提升发展的含金量。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示范,可以充分利用中试投融资平台等有利条件,成立成果转化子基金、技术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创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等机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并加强金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协同融合发展。还可制定专门的金融创新政策,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首台(套)技术的示范和技术集成。

  二是提升发展的含新量。要促进技术创新,加快多能融合技术突破,积极开展煤化工与石油化工融合。重点研究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氢与煤化工和石油化工耦合、氢与二氧化碳耦合制化学品等关键技术,生产高端化、特色化与高值化的化工产品,争取与传统炼油化工产业形成协调发展关系,提升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水平。要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人才。资源大省可通过相关产业、重点项目、讲座培训、在线指导等形式集聚人才,实现人才的最优利用,加大支持柔性引才引智力度。还应注重储备人才的培养,提前定制、联合培养能源转型的相关人才,创新“高校+产业”产教融合的多元模式,搭建个性化、高水平、创新性的研学平台。

  三是提升发展的含绿量。应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资源大省要不断加强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在完善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机制、健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体制机制、健全能源科技研发鼓励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争取更多的政策空间与政策倾斜。具体可围绕能源绿色开发、产业低碳转型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妨碍创新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建立促进多能融合、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等配套政策体系。构建以碳排放“双控”和非化石能源目标制度为引领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机制。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田洪志) 【编辑:周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