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7:48:11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社 北京3月30日电 题:如何从紫禁城文武建筑布局体察中华文脉?
——专访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研究馆员王子林
中新社 记者 应妮
紫禁城是全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已有600余年历史。行走其中,人们很容易感受到它的宏伟壮丽。故宫博物院的生命线,就依附在紫禁城的宫殿中,顺着它的文化脉络生长、延伸。
这座建筑群的至美境界体现在何处?如何从紫禁城的文武建筑布局体察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研究馆员王子林日前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予以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您如何看紫禁城建筑布局的特点?
王子林:漫步北京紫禁城中,细心的观众或许会发现,城内文化、文治方面的建筑、设施多在东侧,兵刑、武备性质的宫殿、设施多在西侧。比如,太和殿前东西两侧耸立着两座重檐楼阁,东为体仁阁,西为弘义阁,黄色琉璃瓦庑殿顶,形成东西对峙护卫正殿的格局。
这种东文西武的建筑格局,可以追溯到洪武时的南京都城。朱元璋定都南京,创建紫禁城,在正殿奉天殿东西两侧建文楼、文华殿和武楼、武英殿。明代之前,重要建筑的正殿两侧虽有文武二组建筑,但并没有强调文与武的特质,而是把它视为钟楼和鼓楼的形制,在整个宫城和都城中都是孤立的。
在香港展出的“穿越紫禁城——建筑营造”展览上的太和殿及其周边建筑的模型。张炜 摄
北京紫禁城于明永乐年间开始建设,也强调文武特质,并在文武二楼后面建文华殿和武英殿,并与北京城的崇文门和宣武门遥相呼应,形成新的城市布局特点,即以中轴为准把城市分为文武对称分布的格局。
“割文武而制异”,这就是紫禁城的都城规划。
中新社 记者:紫禁城东文西武的建筑布局有何深意?
王子林:东文西武的传统可以上溯到《史记》,这一建筑格局是传统文武之道、仁义之道和阴阳之道的体现。它昭示宇宙、天地、世界就是这样组合的,所以城市也是这样组合的,如此就构成了一座城市的非凡气质。
雪后故宫。韩海丹 摄
文武之道源自尧舜之道。孟子说“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尧舜之道即是仁道,其核心是文德。古人认为,修治文德可以使远方之人归服,文德有仁慈、敦厚、温和、纯正等义,正如《论语·季氏第十六》所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明代将都城北京城和宫城紫禁城按文武布局,目的是“秉文之德”“对越在天”,追求天下太平的理想。
从午门观看北京故宫博物院。杜洋 摄
清顺治年间,北京紫禁城里的文昭阁(文楼)改称体仁阁,武成阁(武楼)改称弘义阁,将“文”用“仁”代替,“武”用“义”代替。改称体仁、弘义,目的是强调“守天下曰仁”。
需要指出的是,清代虽易名,实质上仍继承了传统文化认知中的核心价值观。弘义即大义,指君子要遵守社会伦理道德。体仁,则指作为君子首先要有仁德,然后才能教化他人。
中新社 记者:今人应如何从紫禁城文武建筑布局,体察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
王子林:古代中国人信奉阴阳学说,这是传统哲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理论之一。人们将对立、相反、矛盾的事物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对立统一体,这是对天道的诠释。
2024年3月8日,北京天气晴好,不少市民、游客来到故宫博物院参观游览。赵文宇 摄
紫禁城的文武格局,实际上就是阴阳格局。这一方面体现在文武建筑布局上,另一方面,政治体制的文武官僚系统是按阴阳之道而设置的。
从周代开始,官员上朝制度就出现了按品位、等级排列的次序;唐代时,虽然没有出现带文、武名称的二楼,但文官是从东门入,武官是从西门入;明代继承这一传统,根据《大明会典》的规定,上朝时文官需位于文楼之北西向,武官需位于武楼之北东向。
从文武之道、仁义之道到阴阳之道,使紫禁城的文武建筑布局上升到了认识本体论的高度。这种文武建筑格局,是仁义观念的反映。仁与义,不仅属于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紫禁城作为文化的载体,就像一粒火种,使几千年的文明内化于建筑布局中,得以薪火相传。
中新社 记者:中西方建筑理念存在怎样的差异?紫禁城的布局对周边国家的传统建筑产生哪些影响?
王子林:紫禁城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产物,是在儒家思想指导下建造的城,因而产生了一套独特的建筑语言,如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神武门、午门等。紫禁城的建筑虽然在外形上无多大的变化,但它的布局及其名字的取向却十分重要,直接关系着这座建筑的功用及其所体现出来的丰富精神境界。
2023年3月28日,“辉煌中轴”展览在北京的首都博物馆开展,中轴线沙盘吸引参观者。北京的中轴线成为城市文化的代表。易海菲 摄
正如一百多年前瑞典学者喜仁龙(Osvald Siren)在实地勘踏过紫禁城后所说的,连续的水平和空间的积累以及韵律的意境,是构成紫禁城决定性均衡状态的基础,这种均衡状态也表现出传说的、哲学的、科学的智慧结晶,使得这座城市精巧地成为宇宙中心的象征。
西方建筑则大为不同。不少西方建筑名称是建筑本身形式的体现,比如凡尔赛宫直接用巴黎郊区一个小镇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官方名称,英国的白金汉宫,这一名称在字面上也没有深层含义。
中国古代圣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所发现的宇宙奥妙,被神圣化、情感化,成了不容置疑的理性原则。人们把天体的运行与地球上的时间变化、季节更替对应起来,这样的思想认识也反映到了建筑上。所以,包括紫禁城在内的古建筑能与宇宙“对话”,天地山川与建筑融为一体。南京奉天殿、北京太和殿的形成,就反映了古人对宇宙之道的认识。
2022年7月28日,一列复兴号动车组驶过北京中轴线南端标志建筑的永定门。北京中轴线是由一系列建筑、历史地标、历史街道、桥梁和遗址共同构成的空间综合体。如今,它已融入现代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于人民。富田 摄
紫禁城的布局对周边国家的传统建筑产生了影响。已故建筑学家、清华大学郭黛姮教授曾指出,越南皇宫位于顺化城,其顺化城和皇宫均参照北京古城、皇城而建。
中新社 记者:作为一名工作35年的老“故宫人”,您行走在紫禁城有何感怀?
王子林:每当我站在太和殿的月台上放眼望去,东边是体仁阁,西边是弘义阁,凡与文、仁、春有关的建筑皆位于东方,凡与武、义、秋有关的建筑皆位于西方。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春回大地,阳气升腾;西方是太阳落入的地方,七月流火,阴气凝聚,形成城市中的一阴一阳。我认为,从古至今,中国人皆具有仁心,这是中华文脉代代相传的根基。
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以及体仁阁和弘义阁。冯军 摄
要全面解读紫禁城的建筑,不能只看到壮美的建筑和精湛的建造工艺,更要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紫禁城建造过程中,匠人功不可没。同样不能忽视的是,在营建规划的背后,还有一支庞大的、通晓中国文化的文人团体在出谋划策。从尧舜禹到孔孟,从董仲舒、韩愈到程朱理学,这是一条清晰的文脉,紫禁城就是中华文脉的表现形式。(完)
受访者简介:
王子林,1989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同年入故宫博物院工作,从事宫廷文物的保管、陈列与研究工作,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研究馆员。主要研究对象是明清宫廷建筑与宫殿原状陈设,注重探索其生、成、壮、微的发展演变和德本财末的仁圣之道。代表著作:《紫禁城原状与原创》《明清皇宫陈设》《唤醒沉睡的宫殿:故宫宫廷原状考察》《抱蜀不言:乾隆七十三年的坚守》《紫禁城建筑之道》《钦安殿原状》(主编)、《日升月恒:紫禁城的文德光华》。主持展览:《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以及太上皇宫原状陈列。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