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9:25:04 来源: sp20241224
央广网北京1月21日消息(记者朱敏 王利 孙玲娟)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春节将近,有的长辈却多了一些烦恼。有网民近期反映当地“过年给孩子拿红包攀比严重,涨到最低200元,给农村老年人增加很大的经济压力和烦恼”。压岁钱可能还没发挥给孩子“压岁”的作用,就先要“压”垮老年人了。
对此,安徽阜阳官方回应称,将引导农村群众树立关于压岁钱的正确观念,引导基层将压岁钱的合理发放纳入村规民约。这些做法能否起到作用?如何杜绝压岁钱攀比现象、让压岁钱回归本意?
近日,有安徽阜阳市民在网上留言称,每年过年亲戚朋友带孩子来拜年串门,给孩子压岁钱红包是必须的;可是最近几年,给孩子的红包,因为互相攀比心理,由之前10元、20元,涨到最低200元,甚至500元、600元。对此,安徽阜阳市民梁丽也有同感,她说,自己父母生活在农村,年关将至,他们和不少老年人一样会因为压岁钱感到压力。梁丽说:“像我爸爸今年是七十多岁,到过年的时候除了我们兄弟姐妹带着孩子去给他拜年,还有他外甥外甥女、侄子侄女也会带着孩子去。现在基本上一家都是两个孩子、三个孩子,一个孩子至少得一百块钱的压岁钱,一二十个小孩那就得一两千块钱,如果没有工资的话,确实是很大的压力。”
今年60岁的张宗海在安徽一家单位做保安,每月工资2300元,他告诉记者,每年过年发压岁钱,确实让他头疼。张宗海告诉记者:“原先俺小时候都是几毛钱,现在都拿到一二百,下来得一两千,一个月的工资。现在红包一年比一年高,现在都是比的,人家都拿那些,你拿少了,也不好看,上你这来你拿得少,好像看不起他。”
对于网友的问题,安徽省阜阳市文明办回复表示,作为春节期间的重要民俗之一,长辈给晚辈压岁钱不仅是一种“年味儿”,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承载了长辈对晚辈的祝福与期许。但压岁钱过高不但增加农村家庭经济负担,还可能引发攀比浪费现象。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慧丽指出,农村畸形的攀比现象,造成压岁钱和老年人的收入不均衡,给老年人增加很大经济压力和烦恼,也直接影响孩子们的价值观,需要治理。何慧丽说:“压岁钱它这个寓意是好的,表示对小孩的祝福。我觉得这个是压岁钱的一个本意或者是一个功能,只要达到这个功能就行了。长辈爱孩子,有点钱,就越给越多。它违背了压岁钱的寓意,所以这个问题就得治理,也得引起社会的重视。有的家长给得多,有时给的嫌不够了还引发矛盾。”
针对这一现象,安徽省阜阳市文明办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与民政、妇联等单位协作,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农村群众树立关于压岁钱的正确观念;引导基层将压岁钱的合理发放纳入村规民约,倡导农村群众树立勤俭持家的家风家训;借鉴推广外地有效做法,提倡理性节约,坚决反对攀比和浪费。
此前,一幅“全国压岁钱地图”引发热议。“地图”上,东部沿海地区的压岁钱普遍要高一些,比如浙江3100元,上海1600元,江苏1000元,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如陕西400元,贵州300元。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福建与广东两地,其中福建莆田的压岁钱高达12000元,而广东省的数字竟只有50元。老广东人“派利是”,至今坚守:只讲“意头”,不比金钱。五元十元、一元两元,多少随意,心到即可。
事实上,近年来全国多地正通过各种方式引导群众合理送压岁钱,将“压岁钱”不变味纳入村规民约是目前最主要的方式。何慧丽认为:“这是很好的外力,但更需要的是能不能倡导好的家风、家教、家文化。我比较强调内生型的,有良好的家风,家长们自然就知道给压岁钱的度。所以应该不能就压岁钱这个问题说这个问题,应该是倡导弘扬家庭的建设,功夫用到平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身边有攀比之风,也有一些人坚守自己的原则。黄先生就表示,每到过年,他只给自己孙子孙女压岁钱,其他亲属的孩子过了三岁一律不给。黄广玉表示:“他们说他有压力,又是外孙、又是朋友、又是亲戚,这个钱得给。俺这个钱从来不相互给,俺没有红包,俺家里有个规定,小孩过三岁以后,这个钱就不给了。”(央广网)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