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3:02:44 来源: sp20241109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
云端国博、国博云直播成为了常态产品
去年暑期,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等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多次冲上热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面对“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新形势,国博在增强观众观展体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强网上资源供给,减轻线下参观压力,“云端国博”“国博云展览”“国博云直播”成为了常态产品。
在推动“文物活起来”方面,王春法表示,国博经过不懈探索,努力推动文物“走”出来、“动”起来、“融”进去,让文物中蕴涵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走进广大观众脑海之中,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
谈“博物馆热”
多措并举提升观众参观体验
新京报:去年暑期,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等热门博物馆是一票难求,多次冲上了热搜。面对“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新形势,国家博物馆在服务观众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最大限度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
王春法:一方面,我们针对“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和观众井喷式增长新态势,连续推出十项重大举措,打出一套优化管理服务组合拳,不断增强观众观展体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预约系统,增加预约限额,延长闭馆时间,开辟新入馆通道,配合公安部门坚决打击“黄牛”倒票,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国博声誉。同时,我们还及时修订发布新版文明参观须知,规范馆内社会研学秩序,推行社会讲解申请许可,将更多馆内室外场地开辟为休息服务空间,尽最大努力保证更多观众拥有安心舒适的参观体验。
另一方面,加强网上资源供给,减轻线下参观压力。结合“智慧国博”建设,国博在官网上推出80余个虚拟展厅、170多个专题网页、百余部短视频。国博APP(小程序)、智慧导览系统的开发,让“云端国博”“国博云展览”“国博云直播”成为常态产品。通过各类移动终端,观众在云端就能触达国博的丰富馆藏与精品展览,更加便捷、直观、生动地“零距离”领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谈“智慧国博”建设
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让观展人变探索者
新京报:推动智慧国博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今年还有哪些计划?
王春法:2023年5月,国博“数说犀尊”智慧展厅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
“数说犀尊”展览突破常规展陈手段,综合运用超高清三维扫描、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红外感应、增强现实、环境监测等技术,一方面通过数字手段直观呈现文物高清细节和科研成果,让观众从单纯的参观者变成探索者、参与者;另一方面在展厅内再现文物采集、应用场景和数字运行平台,通过对人、物、环境的透彻感知,融合分析,实现智能管理,同时通过互动设备将数字展厅与陈列原文物的“古代中国”展厅联动起来。
目前,智慧国博取得许多新成就、新亮点。核心数据采集持续开展,数据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按照最优参数、适度超前原则,我们大规模开展馆藏文物三维、二维及展览数据的高效原真采集工作。
启动馆藏文物活化工程,以馆藏历史画名卷为案例开展沉浸式体验内容预研及设计。积极推进智慧融合建设,加快建设综合运行平台,推动智慧库房建设,初步完成设备管控系统。依托平行国博建设成果,开启全新管理模式、运营模式和服务模式,与博物馆藏品征集、文物保管、保护修复等业务融合、创新,提高管理运行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优化观众体验。
谈创新展览展示
启动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全面改陈和提升
新京报:近年来,国家博物馆在创新展览展示方式方面,有哪些新的做法?收到了哪些成效,能否举一些例子?
王春法: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公共文化产品,拥有143万余件藏品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展览丰富多样、异彩纷呈,已形成了三大基本陈列为基础、专题展览为骨干、临时展览和巡展为支撑的立体化展览体系。
近几年来,国家博物馆对“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和“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三大基本陈列和多个专题展览启动了最大规模的全面改陈和提升。
专题展览改陈方面,我们始终注意深入挖掘文物之中的丰富内涵,将更多深藏在库房中的藏品展示出来,优化展览设计,丰富展示手段。同时,增加展览英文说明,扩大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
主题展览在展览内容方面,打破大多数展陈以时序或因果为脉络的呈现形式,开始探索独特的叙事方式;展览设计方面,发挥设计语言魅力,通过虚实结合,强化展览氛围,深受观众喜爱,一些主题展甚至成为了网红打卡热点。
展览数字化开发也使传统博物馆展览获得时空的延伸,国博积极推动展览数字化服务,制作网上数字展厅,同时以VR、AR、AI等技术为支撑策划沉浸式展览展示,丰富展览意境、营造展览氛围,以科技拓展时空表现、数字化赋能文化服务逐渐成为新趋势。
谈文物活化利用
“夏商西周时期”在云端和观众见面
新京报:国家博物馆在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让文物走出库房、与观众见面方面,采取了哪些新的形式?
王春法: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最关键的是要让文物走出库房,让文物与观众见面。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博物馆专门成立了馆藏文物活化工作领导小组,致力于探索建立一套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文物活化模式,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我们加强与各行业的跨界合作,吸收各方专业力量推动文物活化利用。积极推动与科技、金融等机构的多元合作,拓展国博“朋友圈”,构建“小中心、大外围”格局,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此外,我们还开发系列云展览,着力打造文物活化利用新平台。建设高水平智慧化云展平台是馆藏文物活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博物馆以“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为基础,采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全景三维建模的“中华文明云展”建设。2023年10月,“夏商西周时期”在云端和观众见面。观众可以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在“艾雯雯”引导下,领略古代中国灿烂夺目的青铜文化,遍览华夏礼乐文明。
新京报记者 陈琳
博物馆熔铸了城市的文明历史,承载着市民的集体记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衡量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