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试点取消绩点 专家:击破“唯分数”需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发布时间:2024-12-15 17:51:53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社 北京1月4日电 (记者 高凯)北京大学3日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介绍该校生命科学学院从2020级开始展开试点改革,实行“等级制”考核评定方式的成效。

  这项改革突出“不要把学生捆绑在成绩上”,用优秀率和优良率替代平均成绩点数(GPA),并将学生的成绩分为A、B、C、D、F五个等级。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原副院长王世强表示,对本科生实行等级制、放弃GPA的目的,是为了给同学们留出更多时间提升素质,比如听一些名家讲座,选修一些人文课程,参加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等。

  过去,在高强度学业考核压力下,很多学生为了总成绩提高一两分而陷入不必要的内卷泥潭。试点实行后,有北大学生表示,达到成绩优良之后,身边的同学会选择出去实习、做科研、去社团练习舞蹈……大家好像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对于改革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有学生担心出国深造、跨专业保研时,会遇到对方院校更认可GPA的情况。对此,生命科学学院表示,为确保国内外高校准确理解该院的学业评价标准,学院会在成绩单上附加相关等级制成绩评定的说明,告知对方若有疑问可以来电沟通。生科院同时指出,除了学业成绩,多数国内外知名高校更看重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持久的好奇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据了解,近年来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高校都在尝试等级制的成绩评定改革。

  对于高校取消绩点试点的实施,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取消绩点制,实行学业成绩等级制评价,是为了破除“唯分数”“分分必究”,这对引导优秀学生从重视考分到重视提高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有积极意义。他也指出,单纯的取消绩点不可能真正解决教育功利主义等现有问题,建立科学多元的整体评价体系才是真正的“良方”。

  绩点制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估体制。据了解,中国高校最初普遍采用绩点制是为了方便不同学校、专业的学生考评学习效果,行至今日,与学习质量评估挂钩的绩点已成为很多大学生眼中的校园“硬通货”。绩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与保研、评优、出国深造等挂钩,很多大学生为了保证绩点不敢选择有难度的课程,为了绩点的分毫得失投入大量精力……从而导致了“绩点为王”的“功利学习”现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很多国家的高校采用绩点制,绩点本身并不是导致学生完全被成绩“裹挟”的关键,关键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绩点为王”的问题。

  “应该真正建立一个整体多元的评价体系,适当确定绩点的权重。绩点制也好、等级制也好,可以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储朝晖认为,科学先进的整体评价不是“以某个模式简单加一个总分数”,而是应该从多方位出发,对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特征、状态等,进行整体、多元的评价。

  据了解,2020年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已提出,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