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助学金留给最需要的人 助学金分配机制仍需继续优化

发布时间:2024-12-30 18:29:50 来源: sp20241230

  把助学金留给最需要的人

  高 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备受关注的“中大贫困生炫富”事件,有了最新进展。

  11月15日,中山大学深夜通报:经核查,学生赵某某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程序规范、材料齐全,符合相关规定。但是在核查中发现,该生存在生活不节俭、过度消费的行为。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决定终止其助学金发放。此前,有网友发帖称,该学生用的是苹果系列四件套,而且还买了价值1517元的演唱会门票,引发一片哗然。

  值得肯定的是,面对舆论的迅速发酵,中大的这波回应很及时。对于终止赵某某的助学金发放,网友也普遍表示支持。从扑朔迷离的天津助学金事件,到争议四起的“中大贫困生炫富”,自始至终,舆论所关切的都是公平,是对资源错配的担忧。

  想必有人会问:贫困生就一定得当“苦行僧”吗?问题不能混为一谈。作为平等的社会个体,其消费权利的确不应受到限制,但助学金属于“雪中送炭”的公共资源,满足的是基本生活范畴,怎能随意挥霍?有人算过,苹果四件套加上演唱会门票,价值高达一两万元,连不少收入尚可的网友都得“犹豫半天”。一个“贫困生”出手却如此阔绰,未免太过于违和了。

  也有人指出,出于自卑心理,部分贫困生会通过高消费寻找身份认同。赵某某有无此动机,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明确的是,若贫困生有较强的虚荣心,恐怕不利于培养自强品格,虽能理解却不可取。毕竟,“自身勤俭好学”本身就是申请资助的一项条件。对此,校方不妨常态化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引导其形成理性的消费习惯。

  当然,也不排除一种可能:赵某某贫困生身份认定的过程,的确是“符合程序”。然而,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是两码事。事实上,一些网友质疑其真实家境,也不仅仅是因为炫富。据媒体报道,有高校人士坦言:对于学生家庭情况的摸底,只能从学生自己所填写的表格以及在校日常生活消费来判断,很难到其家庭所在地实地考证。换句话说,校方更偏向于材料上的形式摸查,而不是实质摸查,审核能力比较有限。若是证明开具的过程不够严格,就难免会形成一些制度漏洞。

  一些过往案例也表明,在信息不对称之下,助学金的分配机制仍需继续优化:有的不顾贫困生的实际分布,搞起了平均分配;有的将助学金变成“人情奖”,发给谁要看和谁关系好……部分高校的做法,不失为一个启示。如早在2004年,中国科大就开始实行“隐形资助”,即通过大数据算法识别并资助贫困生。南京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高校也陆续跟进,偷偷给贫困生充饭卡,既实现了精准资助,又减轻了学生的自证负担。在这起风波中,同样值得讨论的是:如果发现助学金被不当使用,高校是否有权索回?

  把助学金留给最需要的人,也是一种教育公平,这离不开更完善的规则、更有效的监督。(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