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国之交”与“民相亲”,走过17载,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成果在贵州熠熠生辉

发布时间:2024-12-26 00:56:31 来源: sp20241226

  聚焦2024交流周|促进“国之交”与“民相亲”,走过17载,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成果在贵州熠熠生辉

  “我借这天地的秀美,和世界交朋友。让你听万里的山河,唱千年的大歌……”

  8月21日,伴随着各国学生现场演唱的《和世界握手》的飞扬歌声,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如约而至。中国和东盟国家宾朋好友,再一次相约贵州,共谋教育合作发展新篇。

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在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举行。 各国学生代表现场演唱《和世界握手》

  “近年来,在习近平主席‘五大家园’倡议引领下,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取得积极成效,以交流促合作,以合作促交流的互动格局进一步形成,教育日益成为青年一代彼此相知、相亲、相融的催化剂和黏合剂。”交流周开幕式上,教育部副部长何光彩说。

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现场

  白驹过隙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走过不平凡的17年。作为中国-东盟政府间唯一以教育为主题的交流合作平台,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成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重要载体。

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现场

  在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秘书长哈必芭·阿卜杜勒·拉希姆博士看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我们共同致力于通过教育建设更美好未来的坚实证明。

  “交流周促进了国之交与民相亲,得到各国领导人高度认可。”缅甸教育部副部长莫佐通说。

  引进来走出去,共筑开放教育生态体系

  俯瞰中国,地处西南部的贵州,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东南亚的重要通道。

  地缘相近、文缘相连、商缘相通,使得贵州在推动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023年东盟杯国际藤球邀请赛女子单组赛颁奖现场(贵州图片库供图)

  自2008年以来,贵州以交流周为平台,以高校合作为发端,将教育对外开放从高等教育延伸到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学生流动、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青少年交流……在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中,贵州与东盟国家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网络。

贵州财经大学图书馆(来源 贵州图片库供图)

  贵州财经大学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诺拉2020年从缅甸来到贵州,在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一年汉语后,入学贵州财经大学。

2022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期间诺拉参与志愿服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珍情 摄

  “2022年我就参加了交流周的志愿服务工作。”随着对中国和贵州的深入了解,诺拉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日益浓厚,打算继续在这里学习历史。

贵州大学一景(贵州图片库供图)

  与“引进来”的诺拉一样,“走出去”的贵州大学博士生张茜也在交流学习中收获了成长。

  2018年,张茜通过贵州省“千人留学计划”赴泰国皇太后大学真菌卓越研究中心学习。带着课题去的她,在泰国学习期间不仅顺利完成了课题研究,还发表了相关论文。

中国-东盟协同育人项目泰方合作团队。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阳 摄

  十七年栉风沐雨,同向而行。中国和东盟各国凝心聚力,在教育交流合作方面形成系列务实成果,交流周不仅见证着中国与东盟的深厚友谊,更成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

  去年,首次启动实施地方公派赴新加坡高水平大学留学“百人计划”,师生双向交流突破“双千”目标;贵州大学与泰国皇太后大学合作举办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实现贵州高校与东盟国家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零的突破”……借助交流周平台,贵州不断探索教育相通、人文相融的开放路径,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外师生双向交流、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均实现了新突破,推动教育发展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非遗传承人张义苹(中)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非遗体验馆向留学生示范苗族蜡染绘画技艺(贵州图片库供图)

  以教育为纽带,织就多元人文交流篇章

  “李白的《静夜思》是我学到的第一首中国诗词,我也知道了对中国人来说月圆代表团圆。”8月19日,在2024交流周“汉语桥”—“诗琳通公主杯”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演讲大赛上,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老挝留学生庄启荣分享了自己学习中文的故事。

2024“汉语桥”—“诗琳通公主杯”东盟来华留学生演讲大赛现场。图源 贵州画报

  比赛中,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解读中国诗词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以及自身的触动和启发。

  “比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通过学习汉语来加深彼此之间文化理解的平台。”泰王国驻昆明总领事馆总领事帕薇婉说。

  人文交流不仅是中国和东盟各国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更是跨越历史长河,沉淀出中国和东盟面向未来、相向而行的深厚根基。回顾交流周过往,以教育为纽带,文化、旅游、青年、智库、体育等领域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葳蕤春华、硕果盈枝。

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现场

  “桥见”贵州活动、“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作为交流周永久举办地,贵州不断更新办会理念、丰富平台载体,通过深化教育合作、创新教育模式、加强文化交流、推动旅游发展等多种形式,促进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服务体系持续提质增效,努力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2024年“知行贵州”丝绸之路中外青年交流项目活动在铜仁启动

  多元交流,共创未来。今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2024交流周以“深化教育合作、促进人文交流、携手共创未来”为主题,围绕“寻美·我眼中的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绿色农业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电商直播、大数据赋能教育教学应用等,举办合作洽谈、产业对接、教育服贸、现场体验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呈现各领域合作成果和成功经验,为中国-东盟合作增添活力。

  拓展内涵外延,探索“教育+”新模式

  “教育交流,是促进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经济合作的重要桥梁。”在2024交流周开幕式上,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表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17年以来,贵州以教育交流为纽带,拓展产业、旅游、医疗卫生、科学研究等领域务实合作,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现场,嘉宾体验VR。

  “今年交流周特别创新设计了‘教育+’项目,学校承办了其中之一的理工科强化行动合作洽谈活动。”贵州理工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李源介绍,活动邀请了50余家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知名企业到黔围绕贵州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重点突出“富矿精开”和“六大产业基地”建设需要,与贵州高校在理工科学科专业建设、理工科人才联合培养、理工科师资交流、理工科服务发展能力等方面开展合作对接。

  创新实施“教育+”项目模式,是对2024年“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大背景和交流周活动主题的具体回应和落实。这也是贵州立足交流周资源禀赋和优势特点,以教育为主体,向科技、文化、旅游、体育、青年、媒体等方面辐射延伸,带动推动中国、贵州与东盟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

航拍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大学城中国贵安创客联盟总部基地(贵州图片库供图)

  回望十七载携手共进路,贵州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早已日益深化——从语言学习到专业技能培训、到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再到创新合作模式与机制……每一次转变、每一项成果,都见证着双方携手并进、共同发展的坚实步伐。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何光彩说,面向未来,中国愿同东盟各国、东盟秘书处及相关区域组织共同努力,深化教育合作,促进人文交流,共创美好未来,携手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往来万里路长在,有约千年盛景开。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共赢之路必将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更多的活力与机遇,也将在贵州这片热土上持续绽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琳 王雨)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