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5:19:13 来源: sp20241105
内容提要
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奏响了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的交响乐,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承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价值,彰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勇气担当,拓展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探索。
201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年来,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走出一条各方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繁荣、开放、绿色、创新、文明之路。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探索出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了同共建国家的互利共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巩固互联互通合作成果,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向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共建“一带一路”是新时代的中国着眼推进互联互通、促进务实合作,增强各国应对全球性挑战合力,向世界贡献的国际公共产品。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实践不断推进、成果不断积累,奏响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的交响乐,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汇聚合作发展共识。发展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各国人民对发展的期盼与渴望始终如一。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同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经贸、金融等领域,发展带动效应显著。联合国、金砖国家、中国—东盟(10+1)合作、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中,都写入了共建“一带一路”内容。我们充分尊重共建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政治体制和宗教文化,注重加强政策沟通、实现优势互补,共建“一带一路”同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同联合国、东盟、非盟、欧盟、欧亚经济联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发展和合作规划对接。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广泛汇聚发展共识、合作力量,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重要支撑。
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基础设施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二十国集团发布的《全球基础设施展望》报告称,到204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仍存在约15万亿美元的资金缺口。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为全球互联互通注入巨大动能。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一批工程取得成功,匈塞铁路、中泰铁路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空间信息走廊建设方兴未艾。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将使全球货运时间平均减少1.2%—2.5%,促进民众实际收入增长。
推动全球贸易发展。近年来,国际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受到冲击。共建“一带一路”以贸易畅通为着力点,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降低了经贸成本。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我国企业在共建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已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官员认为,“一带一路”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部分抵消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消极影响,维护了全球贸易繁荣。
促进国际资金融通。无论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还是经贸合作的不断畅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融通。中国倡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这些新型金融机制同共建国家金融机构、同世界银行等传统多边金融机构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共建“一带一路”逐步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金融合作网络。我们还制定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发布了《“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为共建“一带一路”融资合作提供指南。按照平等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努力建设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为促进经济发展畅通血脉。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共建“一带一路”统筹推进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以经济合作为人文交流提供前提,以人文交流为经济合作夯实民意基础。10年来,共建国家的智库、媒体、民间组织、企业和民众创建了一系列人文交流平台和机制,开展了形式多样、领域广泛的民心相通活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等积极发挥作用,减贫减困、卫生健康、教育培训、科技、文体、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亮点纷呈,形成了多元互动的“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格局,有力增进了共建国家民众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重要时代价值和深远国际影响日益彰显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推动世界互联互通、增添各国共同发展新动力的重大倡议,是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实践,展现了中国以开放的态度广交朋友、以团结的精神守望相助、以担当的作为推进共赢的大国风范,其重要时代价值和深远国际影响日益彰显。
承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价值。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共建“一带一路”继承这一宝贵遗产,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赋予丝路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共建“一带一路”寻找和扩大共建国家利益交汇面,建立更多合作对接机制,以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促进共同发展,以共同发展的实际成效维护世界和平。在当今世界加速演进的百年变局中,共建“一带一路”让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期盼汇聚成推动世界繁荣进步的时代洪流。
彰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勇气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所在,是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当前,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多。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为全球经济健康发展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推动共建国家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其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的理念,坚守共享发展成果的价值追求,契合新型经济全球化发展规律,推动共建国家携手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拓展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探索。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弥补全球治理赤字,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当务之急。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让所有感兴趣的国家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受益,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相互贯通,助力解决全球发展、安全、文明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努力缩小发展差距,让发展中国家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中来,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共建“一带一路”拓展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探索,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让各方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更加宽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中国将同共建国家进一步凝聚共识,奏响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主旋律,促进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开放合作,分享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带来的新机遇,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征程,让各方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更加宽广。
坚持合作主体的平等性。共建“一带一路”始终坚持各方都是平等参与者,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共建国家政府、政党、企业、非政府组织、智库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沟通、对话和交流,通过充分协商、有效互动,找到认识的相通点、参与合作的交汇点、共同发展的着力点。继续完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国际化平台,不断贴近各方需求、扩大合作共识,保障合作成效。
坚持合作机制的开放性。共建“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将继续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不懈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贸易投资扩容升级,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促进贸易均衡共赢发展,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做增量。同世界各国提出的基建倡议形成互补,同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深入对接,促进各国发展潜力竞相奔涌,努力做大世界经济“蛋糕”,推进人类现代化进程。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各国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为人文交流合作搭建更多平台,促进人民相知相亲。
坚持合作成果的普惠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继续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促进共建国家贸易往来、相互投资、人员流动,建设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打造发展共同体。致力于加强国际发展合作,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减贫、粮食安全等合作取得新进展,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深化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等新领域合作,共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优质民生工程,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惠民成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实实在在的贡献,不断增强共建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执笔:齐 炜 郑东超)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2日 09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