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8:52:08 来源: sp20250101
阅读提示
吉林各地冰雪经济发展火热,由此产生了雪场规划师、冰灯雪景工、滑雪教练、电商卖鱼人等冰雪新职业,让当地村民也搭上了冰雪经济的快车,奏响了乡村“致富曲”。
“我们有非常专业的研学课程体系和团队建设,迎接全国各地的小土豆、小辣椒、小汤圆、小豆包们。截止到2月末,一直都有研学团队来这里。”春节前后,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奶头山村研学和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吉林省铭睿文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丽娜一脸喜悦地告诉记者,靠着公司团队的精心运营,在冰雪经济的加持下,这个边境小村还会更好、更热闹。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2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据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期间,吉林省接待国内游客2051.71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5.4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00.61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7.03%。猛增的数据背后,是冰雪经济狂掀热潮的澎湃动力,乡村游也借势喜迎发展良机,在伴生了很多冰雪新职业的同时,也为村民就业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深挖资源,边境小村穿上冰雪“嫁衣”
奶头山村茫茫林海下,白雪皑皑,美不胜收。在奶头山精灵王国冰雪乐园里,游客们正坐着雪地摩托穿梭在原始丛林中,体验着林海雪原带来的极致浪漫和刺激。
“长白山真是太美太壮观了,这里的雪在阳光下一闪一闪发着光。”来自江苏无锡的范女士,一口气坐了两遍雪地摩托,从未有过的冰雪体验让她非常兴奋,“我还在霍比特雪屋吃了火锅,房子是用雪块搭的,像是在童话故事里,非常梦幻。”
奶头山村被称为“长白山第一村”,不仅风景秀丽,还是“水稻之乡”。近几年,这里的旅游产业被逐步开发,成了网络热门打卡地,杨丽娜告诉记者,小村火爆的秘诀就是挖掘资源特长,做好运营服务。
2011年,杨丽娜返乡创业成为老板,近年来她还成为“雪场规划师”。在她的设计下,奶头山村以“旅游+农业+科技+互联网”模式运营,和全国各地的500多家旅行社、各OTA平台合作,大力发展“红色+民俗+冰雪+林下经济”相融合的乡村全产业链。2022年开始,该村重点打造冰雪乐园项目,包含原始森林穿越、雪地摩托、霍比特雪屋、雪地火锅、雪地长龙等,广受游客欢迎。
1月20日,奶头山村温泉度假酒店开业试运营,预售通道刚一打开,春节期间的客房就被订满了,新项目“开门红”让杨丽娜对市场更有信心:“今年冰雪乐园扩大规模,投资了2000多万元,增加了研学活动,接待了好几拨南方的小朋友。未来喜欢东北的游客一定会越来越多,我们乡村游也会有更大的发展。”
雪花富万家,乡村就业迎来新机遇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东沟村的叶贵财,家里有15亩蓝莓果园,夫妻俩一同经营,但到了冬天,他就要为找工作而犯愁。“年轻时上山摘松子把腿摔坏了,干不了重活,而且岁数大了还不能走太远出去打工。”今年62岁的叶贵财说,趁着体力还可以,他总琢磨着想再挣几年钱。
2023年冬天,靖宇县着重发展冰雪旅游,东沟村作为吉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开始打造冰灯雪景,修建冰雪娱乐设施。村里的年轻人多数在外打工,叶贵财作为留守的劳动力,招工时被第一批选走。
“我负责人造雾凇景观,就是在树上喷水,结冰之后非常漂亮,同时也帮着做一些挂冰灯、切雪块等基础性的工作。一天100元,就在家门口上班,这工作多好啊!”叶贵财告诉记者,这些不算重体力活,他应对自如。
冰雪经济的发展,为叶贵财这样的村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同样在冰雪项目里“淘金”的,还有37岁的农民工王成。
王成老家在黑龙江哈尔滨市亚布力镇,2009年来到长春打工,通过朋友介绍,成为了一名滑雪教练。“我学历低,读书少,没什么一技之长,以前就是在老家种地,没想到来长春学会了滑雪,还用这门手艺吃上了饭。”王成性格开朗,很爱笑,是雪场的明星教练,很多小朋友专门找他练习滑雪。
2023年11月,长春市各大滑雪场陆续开板营业,王成所在的天定山滑雪场第一天就迎来了3000多名滑雪爱好者。他一天接待了四五个学员,忙得吃不上饭,晚上11点多才下班回家。
据悉,“十四五”时期,吉林省将旅游业确定为三大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计划用5年时间将冰雪旅游收入提升至5000亿元。在冰雪经济的发展下,像叶贵财、王成这样的农民工也依靠冰雪项目,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冬捕引流,小鱼馆做上大生意
从进入腊月开始,曲丽杰每天都要忙到很晚。客户订鱼的电话,从早上一直响到夜里11点多。
“我家客户遍布全国各地,近的有黑龙江的,远的有海南、新疆的,都是来我家吃过鱼后被圈粉加微信订的货。”春节前后,曲丽杰店里的订单量大增,鲜鱼礼盒每天要通过快递发走200个左右。
曲丽杰是一名90后渔家姑娘,从小生活在查干湖畔。大学毕业后,她回乡创业,和姐姐曲丽敏在查干湖北湖区域开了一家鱼馆。
查干湖位于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内,是吉林省内最大的天然湖泊,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每年一度的“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游玩。“今年来了很多南方客人,体验冬捕文化,也必然会尝尝本地特色的大锅炖鱼。”曲丽杰告诉记者,今年渔猎文化节期间,客人比以往增加了三四倍。她家鱼馆最多一天炖了60锅鱼,接待了200多桌客人。
现在,姐姐曲丽敏主要负责鱼馆生意,她则把更多精力放在电商平台上。“今年我们把店面扩大了一倍,门店的接待量上去了,电商客户也会更多。”提到未来发展,曲丽杰充满期待,家乡旅游文化的发展,让她可以守着家人做喜欢的事,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
本报记者 彭冰 柳姗姗 本报通讯员 杨萌 【编辑: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