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机构恢复独立设置,精简之外更需提效

发布时间:2024-11-14 16:59:32 来源: sp20241114

  ■ 专栏

  地方作出恢复机构独立设置这样的举措,需要有足够的预期收益。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网站近期发布的消息,今年6月以来,甘肃省6个市州11个县(市、区)恢复了独立设置的林业和草原局,且均为县(市、区)政府工作部门。至此,甘肃省有43个县(市、区)独立设置林草机构,占全省86个县区数的50%。

  另据报道,今年以来,全国多地林草机构恢复独立设置。除甘肃外,辽宁丹东市、辽宁本溪、湖南省郴州市不同程度恢复独立设置的林业局,均为政府工作部门。

  以上调整,其理由基本不外乎两点:其一,“恢复独立设置”在管理上会更有力、有效;其二,“恢复独立设置”充分体现出当地对林草领域乃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

  “提效”才是机构改革根本目的

  回顾我国林草部门的机构设置与改革历程,可谓相当频繁。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林业部到林业总局,又改回林业部,以及后来的国家林业总局、国家林业局,直到2018年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家林业局与国家草原局合并,组建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由自然资源部管理,级别为副部级。

  一个行业管理机构的级别高低和独立设置与否,影响甚大。是作为一级政府的组成部门,还是直属机构,在一些重要会议中是出席还是列席,对其他部门和下级、基层的行文权限如何,直接关系到该机构的信息获取、话语权重、协调能力和执行力度。

  以此而论,站在任何一个行业管理部门的立场,曾经被合并到其他机构后恢复独立设置,或者行政级别提高,当然可以理解为是对这一领域的重视程度有了较大幅度提升。

  但在这个问题上,又不能惟行业视角、部门视角。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机构改革的大方向始终是精简与提效。就林草部门改革历程来说,虽然起起落落,但整体上仍是精简趋势。这是服从于改革开放大局也符合行政体制改革现代化方向的。

  那么,那些行政级别降低,又或是与其他机构合并不再独立设置的机构,是否就可以简单理解为工作内容不受重视,对管理工作的目标和预期可以降低了呢?当然不是。

  单就林草部门而言,尽管2018年后国家林草局由自然资源部管理,级别也是副部级,但近几年来,林草部门在生态保护等领域取得的成绩却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成效有目共睹。

  因此,级别高,机构独立,未必就能把工作做那么好,反之也不见得就真的无法开展工作。如果只看到机构改革中“精简”的方向,却忽视了“提效”才是根本目的,就很容易被机构这个“形式”牵着鼻子走。

  机构改革要充分考虑“性价比”

  其实,机构改革的初心,并不是强化组织机构要依靠行政级别加持的路子。不鼓励迷信机构强势,增强依法行政意识,营造小部门、低级别部门能管大事的氛围,才是强化组织机构的重要方向之一。

  当然,目前我国对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空前之高,各地因地制宜,对相关机构的设置予以调整,也是积极主动的探索。不过,什么样的情况下,各地相关机构才需要恢复独立设置,必要性如何,成本多大,性价比几何,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从必要性来说,一个地方作出恢复机构独立设置这样的举措,需要有足够的预期收益。一般而言,或是本地“山水林田湖草沙”资源具有巨大生态保护价值,或是相关领域生态保护面临迫切挑战,且管理工作确实明显受限于机构现状,一旦调整可以起到明显的成效,调整才是有价值的。

  从可行性来说,也要兼顾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经济、人口的限制,特别是财政限制。像一些原本人口少、底子薄的欠发达地区,原本就应该专注机构精简合并,如果由此再次出现机构人员“肿胀”的老毛病,就得不偿失了。

  目前所见,林草机构恢复独立设置比较“积极”的地区多集中于中西部和北方,东南沿海发达省份比较慎重。这或许与各地推动机构改革进度不一致等因素有关,但地方相关动作的必要性仍然要经得起各方审视。

  所以,管理机构的设置调整虽然很重要,但提升管理效率,方是做好生态保护的核心抓手。而当下各地正在进行的关于林草部门的改革,也当以此为最核心的标准。

  从这个角度看,相关机构的调整,其实也是对各地林草部门行政管理水准的考验。

  作者 宋金波(专栏作家)

  新京报 【编辑:刘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