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技创新注入更多金融动能

发布时间:2024-12-28 02:24:06 来源: sp20241228

  图为上海自贸试验区陆家嘴片区夜景,这里金融要素资源高度集聚,有多家国家级要素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以及各类金融机构落户。   本报记者 杨俊峰摄

  图为上海专精特新专板的实时数据大屏。   本报记者 杨俊峰摄

  4月25日,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副总经理陈妍妍在介绍平台运营情况。   本报记者 杨俊峰摄

  1月5日,上海国际货币经纪有限责任公司的债券经纪人在撮合交易。   王 初摄(人民视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科技和金融紧密结合、联动发展,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催化创新经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科技金融属于产业金融的范畴,主要是指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经济的发展依靠科技推动,而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助推。在金融的助推下,科技产业呈现出新的面貌,计算机的应用,网络的普及,无线技术的发展都是在金融的支持下发挥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加快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也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上海正大力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构建起以科技信贷、科技保险、股权投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基本架构的科技金融体系。4月25日,本报记者参加上海市“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科技金融”中外媒体采访活动,实地调研科技金融的“上海方案”,了解上海市如何为科技创新注入更多金融动能。

  

  发展科技信贷

  破解科创企业贷款难题

  2022年,上海大学教师张倩武和几位同校师生一起创业,成立了上海天域光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他们想研制一种用于卫星间通信的激光通信机。就像公司名字天域光联所示,张倩武说,他们希望让光联通得更远。

  不过,在此之前,公司首先得活下去。和许多初创企业一样,他们需要大笔资金投入。钱从哪里来?对天域光联这样的中小科技企业来说,从银行贷款没那么简单,因为他们缺少贷款所需抵押物。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难,是天域光联的烦恼,也是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共同难题。

  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以下简称“建行上海市分行”)决心碰一碰这个难题:依靠科技金融手段,只看“技术流”、不看“资金流”,给予天域光联350万元授信,全部过程线上完成,几乎是秒审批、秒放款。

  截至2023年底,像天域光联这样受益于建行上海市分行科技信贷(一种专门针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融资服务)的科技企业已达5000多家,其中2023年一年就新增了2014家。

  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科技信贷破解中小科技企业贷款难困局,上海各大银行正在加速行动。

  如何将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转化为信用评价结果,对科技企业增信?中国建设银行创造了“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不看砖头看专利”。建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周涛对本报说,去年7月,建行上海市分行自主开发的科创评价体系1.0版本正式上线,助力客户的识别筛选和审查。此外,中国建设银行创新推出了“善科贷”、升级了“善新贷”,聚焦科技小微企业“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多方面要素,创新多元化增信方式,致力于将知识产权、人才称号等“无形资产”,从一纸证书变成银行的授信额度。

  提供“商行+投行+生态”创新服务,浦发银行在行动。为了让金融更懂科技,浦发银行推出“科创五力评价模型”,从履约能力、偿债能力、科技创新力、融资竞争力、团队研发力五方面,对科技企业精准立体画像。浦发银行总行副行长康杰告诉本报,为了研发针对科技企业的发展痛点提供精准服务的金融产品,浦发银行于今年初构建了动态适配企业需求的立体化产品体系,应用多维数据分析,实现金融活水对早期科技企业的“精准滴灌”。“我们持续加大与政府机构、高校院所、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投资基金、行业枢纽企业、资本市场中介机构等的合作联动,确立了‘股、贷、债、保、租、孵、撮、联’一体化创新打法,从发现客户向培育孵化客户转变,采取了订单撮合、投融资对接、并购重组撮合等‘商行+投行+生态’的创新服务。”康杰说。

  开启科技金融的专业化经营,是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以下简称“工行上海市分行”)目前的工作重点。

  工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徐言峰向本报介绍,早在2018年,工商银行在上海就组建了总行级的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全面开启科技金融的专业化经营。经过几年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增量拓面成效明显,工行上海分行科技企业贷款余额已突破1500亿元。”徐言峰说,“二是硬核科创提速发力,我行重点支持了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卡脖子’关键领域的企业,该类硬核科创贷款余额超560亿元,上海TOP100(前100名)硬核科技企业的服务覆盖率达到80%。三是专业化经营体系日益完善,科技金融领域已逐渐发展为我行投融资布局的主力军。”

  推广科技保险

  护航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科创之难,难在风险。而保险作为分散风险的有效机制,在支持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科技保险,是指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推广等科技活动以及科技活动主体,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等经济行为的统称。

  对上海而言,推广科技保险,对护航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有积极作用。

  为各类科技型企业提供保单数量超过40万件,提供风险保障3.1万亿元,为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风险保障超过5389亿元……这是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在近日发布的《上海科技保险创新发展报告(2023年度)》中,披露的一组保险支持上海科技创新的数据。

  在推动上海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方面,2023年,上海财险业为50家孵化器科技园区中的入驻企业提供风险保障,同时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全年为上海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承保专利数量3559件,为制造业、信息技术及生物医药等企业提供各类知识产权保险908单,提供风险保障超3亿元。

  其中,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以下简称“太保产险”)在科技保险领域进行了系统探索和积极实践。太保产险总经理助理、董事会秘书陶蕾向本报介绍,太保产险通过深入研究新兴产业,聚焦重点产业,逐步构建和完善科技保险产品服务体系:“2023年,提供科技保险保障超66万亿元,服务客户数近13万家,目前已支付赔款超35亿元。”

  针对科技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网络安全等重点环节,太保产险通过问题导向聚焦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难点,针对性开发保险产品服务。例如,在技术研发阶段,针对技术研发阶段缺乏保险保障的痛点,太保产险开发并承保研发费用损失保险、研发中断保险等产品,2023年为105家企业提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阶段保险保障超142亿元,赔付支出超58万元。在成果转化阶段,针对成果转移的人才创业和中试环节,推出人才创业保险和中试风险保障方案。

  针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痛点,太保产险已形成全方位保障产品体系。“2023年,我们服务客户数超1000家,提供保障超11亿元,2022年推出的数据知识产权安全保险,是国内首创的专项保护企业数据知识产权的产品。”陶蕾介绍,“针对网络安全痛点,我们创新网络安全保险服务模式。2022年国内首推‘供应链网络安全保险’,针对供应链核心企业正常运营和信息安全提供保障。2023年,公司为171家企业客户提供网络安全保险保障超85亿元。”

  开展认股权服务

  助力“投早、投小、投科技”

  在金融支持科创的路上,一直存在一个难点和矛盾——商业银行以抵押品价值确定贷款额度,而科技企业普遍重研发、轻资产。同时,在中小科创企业发展早期,很多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漂亮”。他们又确实需要资金,怎么办?

  开展认股权服务,助力资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是上海金融业摸索出的一种解决之道。

  所谓认股权,是指企业或相关方按照协议约定授予外部机构在未来某一时期认购一定数量或一定金额的企业股权(或股份)的选择权。认股权是一种选择权,对金融机构而言,降低了投资风险;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来说,通过对未来权益的让渡,能够在现阶段获得来自金融机构、产业园区等提供的资金和服务。

  2023年10月,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简称“上海股交中心”)获批开展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截至目前,已有19单认股权在上海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平台落地项目。

  在落地的19单认股权中,标的企业均为医疗器械、新能源、数据科技、信息技术等行业的优质科创企业,其中包括11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上海股交中心副总经理陈妍妍对本报表示,上海股交中心目前已经探索出了“银行+认股权”“银行+产业园区+认股权”“银行+担保+认股权”“产业园区+认股权”等多种业务模式,应用较广的有两类。

  一类是依托银行“投贷联动”模式,降低企业信贷融资门槛和成本。银行是服务科创企业的主力军,认股权的后续收益能够抵补前期银行的授信风险。当然,这就要求银行优化相应评审机制,更加关注企业的成长性,识别股权价值。企业则可以利用认股权,与银行等机构在信贷、融资方面进行更深层面的合作绑定,获得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支持。

  另一类则是和产业园区共建“服务+认股权”。简单来说,就是用自身认股权来换取园区的资金、服务等扶持,比如“园区服务+企业认股权”“减免租金+企业认股权”“种子资金+企业认股权”等模式。这样既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和财务压力,同时也能够通过认股权来增加园区收益。

  开设专精特新专板

  营造良好金融服务生态

  为了给科创企业营造良好金融服务生态,2024年3月,上海股交中心正式开设专精特新专板,作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要平台。该专板首批申报上板企业达到203家。

  专精特新专板是一个服务科技型、创新型以及具有专精特新特征或发展潜力的上海市优质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板块。

  据了解,专精特新专板实施“一板三层”(培育层、规范层、孵化层)的分类管理体系,提供三大服务平台。在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综合服务,是企业发展的“好伙伴”;在私募股权投融资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是私募基金的“集散地”;在拟上市企业规范辅导平台,培育企业规范上市,是转板上市的“加速器”。此外,专板还提供信贷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创新融资等四大金融产品。

  上海股交中心以专精特新专板作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阵地,在服务要素集聚方面,联合多层次资本市场、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担保基金、股权投资行业协会、专业服务机构等各类金融服务要素组建上海专精特新企业服务联盟,为专精特新企业群体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金融和其他专业服务;在金融产品创设方面,协同1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发布专板专属信贷产品。

  “我们的服务对象,就是想要进入资本市场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也是上市储备军。”上海股交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徐军表示,虽然冠以专精特新的名字,但是专板的服务范围不局限于经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也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后备企业、“浦江之光”科创企业库入库企业、各级政府引导基金及其子基金投资的企业等。

  提交上板、受理审查、同意上板、签订上板协议……经过高效的申请,上海宇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为登陆上海专精特新专板首批企业之一。

  公司创始人张健对本报说,2009年他从美国回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组建实验室,2013年成立宇道生物,2024年登陆上海股交中心专精特新专板,一路走来,产业资本是人工智能新型药企发展必不可少的“伙伴”。

  “我们的研发管线推进正处于从临床前迈向临床的关键阶段,离不开大量资金支撑,当然上板不仅可以对接金融资本,也可以聚焦更多的产业资源。”张健说,“感谢上海市的科技金融政策,为我们这些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发展环境。”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