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年轻一族乐为山货代言 “中国百合之都”甜蜜升级

发布时间:2024-12-29 22:31:09 来源: sp20241229

   中新社 兰州11月25日电 题:年轻一族乐为山货代言   “中国百合之都”甜蜜升级

   中新社 记者 丁思 李亚龙

  “自步入市场以来,兰州百合就和猪肉价格作比较,今年一斤百合60元(人民币,下同),可以买好几斤猪肉了!”62岁的兰州百合种植户高作旺喜上眉梢。

  三年育苗、三年生长、三年成熟的兰州百合,是中国唯一食药两用甜百合,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

11月17日,航拍的“天下百合第一村”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袁家湾村。 中新社 记者 李亚龙 摄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是兰州百合核心主产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和长期积累的栽培技术,出产的百合色白、个大、味美、营养丰富,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这里不仅成为闻名遐迩的“百合之乡”,而且赢得“中国百合之都”之称。

  11月,结束繁忙采挖季节的兰州百合迎来了一年中的“销售旺季”,订单令人应接不暇。近日, 中新社 记者走进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探访这份翻倍升级的甜蜜事业。

  从兰州主城区驱车近1小时,循着山路抵达海拔2000多米的袁家湾村,村口“天下百合第一村”的字样十分醒目,柏油路两旁是村民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楼房,道路沿途不时可见“兰州百合”的广告牌。

  三面环山的村子,气温比市区要低约5摄氏度。村子内的百合加工企业却是一派繁忙,车间内,妇女们一只手拿着小刀,另一只手掰着百合瓣,娴熟地进行初步分拣和清理;高作旺和工人们则在冷库清点即将发运的订单。

  高作旺是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兰州百合栽培技艺”传承人,并在袁家湾村担任了18年村党支部书记,由此被村民们称为“百合书记”。如今,他是兰州甜甜百合有限公司负责人。

  “我们村种植百合已有150多年历史,这让袁家湾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村,20世纪八九十年代被称为‘小北京’,家家户户盖二层楼房、开小汽车,村里的小伙子不愁找对象。”种了一辈子百合的高作旺将“接力棒”交给了女儿,旨在改变百合的推广方式,从最初人背驴驮到电商闯世界。

11月17日,百合村企业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进行百合净片加工。 中新社 记者 李亚龙 摄

  目前,七里河区有百合加工企业191家,省市级龙头企业6家,链主企业2家。2022年全区百合种植户1.1万户5.9万人,百合种植面积5.54万亩,实现百合全产业链产值达9.42亿元。

  百合村年轻一代的传承接力,让这份甜蜜产业延伸至多领域。“90后”新农人米发君就是家乡百合的守望者之一。

  2014年,米发君触网尝鲜电商销售,不断完善供应链。“百合鲜食化和零食化是趋势之一,更适合年轻人的喜好。”米发君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时说,他们团队研发生产了即食百合、百合冻干、百合醋等系列产品,延长产业链条。

  米发君说,公司正在打造电商直播基地,设有60个标准直播间,启动后将通过孵化网红等措施实现网络销售新突破。

  当地政府还搭建平台,建立“科研+政府+企业”模式,加快研发产品成果转化。百合饼干、百合生片、百合面膜、百合八宝茶等系列百合产品,已销往中国多个城市并出口至日本、韩国、美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种植、储藏、加工、销售、研发一条龙的百合产业发展格局。

2020年9月28日,主播直播推介兰州百合等甘肃特色产品。徐雪 摄

  在此基础上,“中国百合之都”继续探索打开“新视野”。

  近几年来,当地百合村依托百合产业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探索乡村旅游,打造了村史馆、百合谷、百合屋、百合长廊等,相继推出“兰州百合文化旅游季”、“百合之路”徒步活动、百合采挖暨农民丰收节,发展“周末经济”,甜蜜升级。

  谈及未来,高作旺说,“我们还要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将百合种植、百合文化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在各个百合村建设养老托老基地,真正让百合甜到每一个人心里”。(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