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躬耕教坛的内在力量

发布时间:2024-11-10 04:48:32 来源: sp20241110

原标题:教育家精神:躬耕教坛的内在力量

【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教育笔谈】

9月9日,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出席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各位老师,从六个方面精辟概括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立意深远、内容丰富,为我们今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奋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磅礴动力。深入学习和完整准确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内涵特征,增强建设教育强国和实现强师计划的精神力量,将教育家精神的培育、弘扬和践行落实到教师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引领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才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实现强师报国需要教育家精神的武装和引领

兴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已经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教师队伍与教育科技人才密切相关,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是科技强国的关键支撑,是人才强国的重要保障。2023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共有1844.37万人,体量巨大。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必须将我国规模宏大的教师队伍培养成为支撑世界上最大规模教育体系的“大国良师”。

要建设强师队伍,只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端正自我定位,明确行动方向,形成干事创业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家精神的深刻阐释,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首先,教育家精神揭示了为师从教的职责使命。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强调,广大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人民教育家为榜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始终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和人民的福祉紧密相连、同频共振,要以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鲜明精神标识。

其次,教育家精神描绘了新时代教师的师表形象。师表就是榜样的力量和行动的表率。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深刻说明了教师对于学生发展、教育质量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影响。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是社会的榜样,是广大人民教师的表率,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广大人民教师不仅要敬仰和学习他们身上反映出的教育家精神,还要从自身做起,躬耕实践,在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中,在每天普通的日常工作中,时刻以教育家精神为标尺,用智慧、爱心、汗水不断践行教育家精神,始终把从教报国当作终身事业。

最后,教育家精神回应了变革时代的人民期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教育内外环境带来的深刻变化,现代化经济转型升级对教育的迫切需求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教育期盼,还有教育的育人质量、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等等,都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教育家精神有助于广大教师在时代和环境变化中找到职业的确定性。只有筑牢教育信仰之基、补足教育精神之钙、把稳教育思想之舵,行动一致,多方合力,才能破解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教师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营造良好的环境,才能不负新时代赋予广大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

实现强师报国需要教育家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他曾语重心长地说:“经济总量无论是世界第二还是世界第一,未必就能够巩固住我们的政权。经济发展了,但精神失落了,那国家能够称为强大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教育家是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关键少数,教育家精神是以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为代表的广大教师群体在教育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对教育事业的深层次理解和坚定信念,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动力引擎。因此,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尊师重教文化和师道精神,不断创新赋予其时代精神,才能以教育家精神厚植教师发展之本,以强师建设托举教育强国之翼,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家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深刻阐释,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高度融合,对于打造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服务强国建设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培育教育家精神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广大教师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等殷切期望。总书记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刻阐释与之一脉相承,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勉励广大人民教师既要有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想信念,也要有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的道德情操;既要有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机会的育人智慧,也要有成为终身学习践行者的躬耕态度;既要有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的仁爱之心,也要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弘道追求,为广大人民教师展现了一幅内容丰富、重点鲜明、相互关联、视野开阔的奋斗图景,也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核心工作指引。

其次,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强师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推进强师建设过程中,教育家精神具有强大的驱动作用,它可以推动广大教师自信自强、踔厉奋发,并进一步形成创造力和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通过弘扬教育家精神,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榜样作用,能够激发广大人民教师“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为造就一批可以信任和依靠的“大国良师”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最后,践行教育家精神是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属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能够极大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只有凝聚起全社会对于教育家精神的共识,才能形成教师队伍建设和强国建设的磅礴力量。

实现强师报国需要教育家精神的践行和保障

教育家精神不仅需要理念上的共识,更需要实践中的深耕和制度上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通过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干出来。”因此,教育家精神的表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广大人民教师共同的职业要求和情感纽带,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指导他们为人、为师的行为规范体系;教育家精神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捷径可走,更不可能简单复制,广大教师教育家精神的养成总是基于时间的沉淀、实践的磨砺、职业的体悟等,体现在教师个体生命成长的价值追求过程之中。在这个意义上,弘扬教育家精神永远没有完成时,只会留下每一位教师不断书写精彩的中国教育故事。教育家精神的力量彰显,以及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典型的不断涌现,不仅需要教师个体的内在修炼和躬耕实践,也需要社会多方合力,营造教育家不断涌现的社会文化和制度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家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深刻阐释,不仅凸显了教育家精神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也为广大教师深入践行教育家精神和各界营造制度保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首先,要在宣传教育中理解教育家精神。知是行之始,教育家精神的践行与广大教师对教育家精神的全面把握和正确理解是分不开的。相关部门应通过政策宣传、专家解读、师德报告等多元灵活方式,让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弘扬教育家精神不仅是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典型的事情,更是每一位教师的行为准则和奋斗方向,不仅仅存在于高大上、轰轰烈烈的事迹中,也体现在持之以恒对学生的关爱上,自觉将大家的精神转化为小我的行动。

其次,要在职业实践中历练教育家精神。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精神力量需要化育涵养、砥砺激发,但只有真切地展现于广大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之中,精神力量才能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因此,作为教师需要也必须依托教育教学工作、基于自身教学生活才能不断培植自身的教育家精神。任何脱离教师本职工作的精神追求都是无源之水。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实践过程,广大教师才更可能发自内心地接受教育家精神,并鼓励他人也接受它,进而形成集体认同,增加教育家精神的人民性、民主性和合法性。

最后,要在制度完善中保障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的落地实现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继续强调,要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因此,要不断将教育家精神制度化、体系化、常态化,将教育家精神纳入包括教师队伍规划、招聘与配置、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管理等在内的人力资源开发流程,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全体系的制度支撑,建构更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汇聚一切有利资源,努力实现并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作者:曲正伟,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