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13:26:39 来源: sp20241127
中新网 北京7月8日电 (记者 应妮)人工智能与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如何共同良性发展?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指出,人工智能并不是为了像人,它越发达人类就越需要艺术智性。
作为参与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唯一艺术类高校,中国美术学院深度参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策划与筹备工作,日前发起“两个AI:人工智能与艺术智性”论坛,通过辨析两者关系,呼吁人们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敏锐地关注人类智性与创造力的发展。
论坛海报。 中国美术学院供图在主题发言环节,高世名谈到,AI对人类的威胁,依然来自人自身。人工智能并不是为了像人,更不是为了取代人,它有自己的未来,而且是多种和开放的未来,由此才有了此次论坛的主题。在他看来,人工智能越发达,人类就越需要艺术智性;数字虚拟技术越发展,身心交感的艺术经验、从艺术经验而来的感性就越发可贵。未来艺术的任务是让人们在一个日益智能化、自动化、虚拟化的社会里,保持人之为人的感性活力和精神自主,在多重媒介、混合现实的状况下能够安顿身心。
相较于AI,人类有着本能的好奇心驱动,可以思考得更深刻,探索更广阔的未知区域,但关键在于如何“问问题、问好问题”。亚马逊云科技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峥以“AI生成诗歌”“AI解读诗歌”“AI生成抽象画”等亲身实践经验为例,认为AI终将会往前走,身为艺术家要学会如何去应用和驾驭它。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姚大钧认为,AI犹如一个控制系统,其在不断反馈的过程中,把人的感觉、文化的语境都化作了参数,如何平衡AI和人类两者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AI只是一个中间者,对我们来说是人类对艺术、对社会、对本质的一个镜子,我们应在这面镜子中增强丰富自己的感受力,而不是因此而变得麻木和迟钝。”
论坛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供图基于中国美术学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战略合作框架,2024年6月DIU国际设计智造联盟上海中心项目正式落地上海市杨浦区。借此契机,论坛下半场邀请了来自不同院校的专家学者和DIU企业的代表,围绕“两个AI”的主题发言参与圆桌讨论。
清华大学-和林格尔新区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戴青认为,大模型“算力底座”的尽头是电力,而艺术没有尽头。他建议,AI时代已然来临,我们应去拥抱它并用好它。
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总设计师邵景峰认为,既要拥抱AI,也要反对AI。他基于自身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多年从业经验,认为当前AI生成的设计作品愈发显得“油腻”,他强调在AI时代,“人”才是最大的个性。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媒介与交互研究所负责人俞同舟指出,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家从来不会缺席,而中华传统对于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是塑造人工智能中国发展之道的关键。
据悉,此次论坛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中国美术学院主办,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学者、艺术家、科技工作者和行业领袖共同参与,探讨人工智能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以及人文与科技的未来发展。(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