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 襟怀广阔 永续相传

发布时间:2024-11-22 03:28:46 来源: sp20241122

原标题:中华文化 襟怀广阔 永续相传

古代文献正在国家图书馆展出 资料图片

【读书者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2023年9到11月期间,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举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策划了8场文化传承发展主题宣讲活动,受到了线上线下的好评。

近日,以文化传承发展系列宣讲内容为基础的主题图书《中华文化公开课》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拿到这本书之后,我很快被书中的内容吸引,手不释卷。我认为,这本书之所以能如此吸引人,在于其以下几个特点。

源清

《中华文化公开课》虽然篇幅不长,却讲述了中华文化的根源性问题。

无论是红山、良渚和二里头文化,还是敦煌、云冈、故宫和大运河文化遗产,以及留存至今人们仍在阅读的中华典籍,宣讲者选择的主体,都能让人们了解中华文化孕育、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华文明守正创新、开放包容的鲜明品格,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力量、道德力量、精神力量,让人们知道何以中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环顾全球,中华文化能够绵延不绝一直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文明的奇迹,这本身就印证了中华文化厚德载物的博大胸襟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活力。人类一步步走到今天,是文化创造、积累和进化的产物。现在我们之所以如此这般生活,是因为我们与远古的祖先们相比,有更长的文化发展史。如果没有他们的探索和文化积累,我们不可能走到今天,也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中华文明的根源性探讨更加重要,也更加引人入胜。因为对于后来者而言,文明探源是前提性、决定性的因素和力量。

精深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宣讲者本身的权威性,给《中华文化公开课》带来了独特的魅力。

只要略为翻阅,便可知宣讲者都是业内翘楚,如讲述敦煌莫高窟及其现代文化角色的樊锦诗,讲述故宫文化的历史根脉与时代价值的王旭东,讲述西辽河流域文明化进程探源的王巍,还有孙庆伟、刘斌、刘曙光、杭侃、张志清等专家,都是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饱学之士,有学识自然有魅力。由他们来讲自己的研究对象,可谓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他们的讲述似乎超越了专业概念的约束,让知识和思想能够自然流露。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笔者仿佛能听见他们的声音,而讲述的内容,就是他们生命价值的构成本身。他们中的许多人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其研究领域,他们的生命生活都融入了其研究之中,正因如此,本书所呈现的都是中华文化最为深邃的精华。

能具备如此效果,原因之一是由于他们的研究力透纸背。他们在讲课时不只是在讲某种知识,而是叙述着他们对讲述对象的通透理解,让其有了栩栩如生的感觉。在他们的讲述中,考古发现不仅仅是器物,也饱含先民对生存、生活和生命的理解;莫高窟中的壁画、云冈石窟中的雕像不仅仅是艺术品,还蕴含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精神追求;中国典籍不仅仅是文本,还富藏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探索的辙迹;大运河不仅仅是联通南北的交通要道,而且是中华文化南北交融的血脉。

原因之二,则是由于他们的研究融会贯通。唯有如此,在讲课时方能自如地讲述知识、故事背后的情理、道理、学理和哲理。譬如,王巍讲到兴隆洼遗址发现时指出,墓葬是在房址里边,人去世之后就在房子里挖一个墓穴埋人,而活着的人仍然住在房子里,他认为这表明活着的人希望与死去的人仍然保持联系,我们能从中认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传统。再如,樊锦诗讲经变画时说,这是中国人的创造。尽管画的是佛教的事情,而佛教来自印度,但是印度没有经变画,是中国人根据自己的观察,把中国传统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建筑画和社会风情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形象的语言创造了宏伟壮丽、气象万千的绘画里的佛国世界。又如,杭侃谈道,云冈石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许多建筑和艺术品受到了西方艺术风格的影响,如“柱”就有希腊爱奥尼亚柱式、印度元宝式柱式、波斯带有两个兽头的柱式。另外,第18窟主像两侧的十位弟子,相貌、神态各异,明显具有欧罗巴人种的特征。由此,可以证明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具有开放包容的突出特征。

兼美

这本书来自“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活动,后期加工也为本书增色不少。编者精选了258张高清精美插图,真正达到了图文并茂的效果;还用二维码为读者提供了33个重要视频,以期进一步扩展人们的知识视野,给读者提供立体的精神配餐。

这本精彩纷呈的中华文化公开课,带着读者纵览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体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让读者沉浸其中,油然而生文化自豪感,同时也增强了发展中华现代文明的使命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应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信与豪迈,以坚韧不拔的精神迈向既定的目标。(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责编:王震、申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