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家长献血与孩子入学挂钩有违公平

发布时间:2024-11-22 17:19:16 来源: sp20241122

  把无偿献血与孩子入学挂钩,既让无偿献血变得功利,也影响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权。

  据纵览新闻报道,近日,有网友发帖称,浙江金华武义县一学校发布通知,称外地户籍人员如果孩子想在当地上小学要按照积分制,除了居住年限越久积分越高外,还可以通过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采样、参加志愿服务、向慈善机构捐款的方式获取,其中献血每100ml得2分,最高可通过献血得30分。

  对此,武义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应称,网传通知中的内容是片面的,该县针对新市民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确按照积分制,献血、捐款只是其中占比很小的一项。武义县行政服务中心表示,积分越高越可以优先选择到理想的学校,即使没有积分也不影响子女上学,只是无法优先选到理想的学校。

  简单来说,把献血作为“积分入学”的积分项之一,在当地确实存在,只是积分最终不影响入学,而是影响选择学校的排序,先满足积分高的孩子入学,再对其他适龄孩子进行统筹安排。但受此政策影响,有孩子入学的外地户籍人员,无疑会想方设法弄高积分。

  从现实情况看,把居住年限、缴纳社保情况等作为积分项有其合理性,而把无偿献血与入学积分挂钩,则毫无道理。这不但让无偿献血功利化,也是在逼外地户籍人员为子女入学而献血,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献血。

  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每个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权,应该降低入学门槛,而不是提高入学门槛。把有关部门要开展的工作都装入积分入学政策中,无疑也增加了外地户籍人员孩子入学的焦虑。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可见,随迁子女理应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享受与当地户籍学生同样的教育。但由于各地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不同,对于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各地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的是要求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满足居住证明、务工证明、社保证明等“五证”要求,有的则实行积分入学制。

  为保障随迁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教育部要求,从2021年起,各地均不得要求家长提供计划生育、超龄入学、户籍地无人监护等证明材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仅凭居住证入学。显然,将入学与献血挂钩,既让无偿献血变得功利,也影响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权,与教育改革的精神背道而驰。

  当地应该在充分听取外地户籍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合理设置积分项,落实按居住证入学政策,按常住人口而不是户籍人口保障教育投入,同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终实现所有适龄孩子无门槛就近免试入学,充分保障随迁子女平等的入学权利。

  熊丙奇(教育学者)

  来源:新京报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