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07:51:02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北京5月7日电 (记者 张素)“当前,能够做乳房再造手术的医生数量和技术水平还无法满足患者需求”,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教授、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副会长栾杰6日在北京说。
5月6日,2024年“新希望·心同行——乳房再造‘援’梦公益救助行动”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教授、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副会长栾杰在会上发言。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供图。当日,2024年“新希望·心同行——乳房再造‘援’梦公益救助行动”在北京举行。这项公益救助行动迄今已连续开展8年,今年活动主题为“五月花开”,作为行动发起人之一的栾杰对此深有感触。会上,着眼业内如何“开花结果”,医学专家建言献策。
“无法避免的问题”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0年发布数据显示,乳腺癌在全球女性癌症中占比为24.9%。另有研究指出,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有41.6万名女性被诊断出乳腺癌。
医学专家表示,乳腺癌手术可以切除患者的肿瘤组织,但术后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包括患者乳房失去原本形态等。这些无法避免的问题,不仅让患者体型不再美观,还会使患者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乳房再造术是患者在乳腺癌手术后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具体可分为假体再造和自体皮瓣再造。根据手术时间不同,乳房再造术又有即刻再造和延迟再造之分。
数据显示,我国能够接受乳房再造的比例约为5%至10%,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50%左右。栾杰表示,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知识了解、医院无法提供治疗、患者经济条件所限等多种原因,许多患者在乳腺癌手术后无法接受乳房再造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教授、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乳房再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学庆说,近年来随着相关工作持续开展,患者对于乳房再造的接受程度普遍提高。接下来,一方面是要切实保障患者对于乳房再造的知情权、选择权,另一方面是要规范行业发展。
实现“五个一”目标
栾杰等人发起乳房再造“援”梦公益救助行动的初心正是让患者受益。据知,8年间,项目足迹遍及北京、昆明、合肥、长沙、杭州、济南等地。参与公益救助行动的医学专家,不仅为需要帮助的患者实施手术,还为同业医生进行培训,推动乳房再造技术在国内的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乳腺综合整形科主任刘春军参与这项行动多年。“以前做学生时大多是看切除乳房,后来看到再造乳房,觉得很酷。”他说,但当自己真正融入这项事业、接触无数患者后才发现,医生所要解决的不仅是手术问题,更是尽可能地让患者的人生重现“光彩”。
“我们和患者是有共鸣的。”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副主任宋达疆说,从事这项工作需要热情,这份热情源于患者接受再造乳房治疗、重返正常生活轨道后传递出的喜悦。这也鼓舞着他们不断进步,“用更多复杂技术和更快手术速度完成乳房重建”。
经过实践,乳房再造“援”梦公益救助行动提出实现“五个一”目标,即:救助一批患者、传播一个理念、传授一项技术、培养一个团队、搭建一个桥梁。
胡学庆介绍说,作为以乳房再造为专业的二级学会,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乳房再造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就与救助行动等慈善活动紧密结合。面向未来,他们正在多措并举培养人才,“大家一起努力走得更快、更远”。
5月6日,2024年“新希望·心同行——乳房再造‘援’梦公益救助行动”在北京举行,该公益救助行动迄今已连续开展8年。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供图。让更多患者切实获益
此次活动,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夏岑灿出席,并向各位专家志愿者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据知,乳房再造“援”梦公益救助行动的专家志愿者已有19人。
最新获颁专家志愿者证书的医者是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王喜梅教授。“我被出色的团队和平台所感动、所吸引”,她说,加入这项行动后不仅要做一名专家学者,还要做患者的倾听者,更要成为践行者,“只要我们的心在一起,必定能给患者、给组织、给更多人带来新的希望”。
为进一步挖掘人才,会上宣布正式发起2024年菁英挑战赛。胡学庆说,根据赛程,参赛选手将与往届获奖者结为“伙伴”,共同“备战”。随着越来越多的医生参与比赛,彼此将不再是“孤岛”,而将共同助力乳房再造事业发展。
“我们把培养年轻医生当作重要目标,要让青年才俊担起能为患者缔造幸福的重任。”栾杰说,令人欣喜的是源源不断的力量正在汇入,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乳房再造事业将“枝繁叶茂”,更多患者将切实获益。(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