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灌溉提升用水效率(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

发布时间:2024-12-21 11:13:09 来源: sp20241221

  管水员在贺兰县立岗镇稻田边操作测控一体化阀门。   本报记者 秦瑞杰摄

  贺兰县的引黄灌区。   周 航摄

  每到灌溉高峰期,即使夜深了,谢建平也睡不着。

  他走到渠坝上,打开手电,细细听稻田边的流水声。镇上管水的人三班倒,手提移动式闸门,72小时内要浇完这1200亩水稻。工人打开闸门,黄河水哗啦啦流淌。拿铁锹清淤、仔细调整阀门高度,水进入稻田,浸润了土地。

  “以前灌溉可没这么轻松,水闸一开不等人,哪怕在大半夜,家家户户也都得猫着腰守在田里。”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立岗镇农业服务中心水利专干的岗位上干了38年,谢建平对灌溉情况很熟悉。

  “不光累,谁家灌多灌少,上下游农户争执,常常闹出矛盾。”谢建平说。2022年,贺兰县开展水权改革,建立水权分配、优化配置、收储交易、水权流转、监督考核等用水权制度体系。

  “各村镇按照农田面积、种植类型定额分配水量,签订水权代管协议。”谢建平解释,原先一亩水稻一年浇灌13次,用1400立方米水,现在限额1100立方米,旱地则由900立方米下调到650立方米。“结合高效节水农田建设,安装滴灌管道、测控一体化阀门,农业用水效率在提高。”

  实行一段时间,用水量明显减少,可村民的活儿一点没轻。“一到灌季,农户整宿睡在田埂,再加上冬灌,又忙又辛苦。”石建军是立岗镇幸福村的种粮大户,他流转了周边村民1000亩农田,“家底”厚,担子也更重。

  能不能把和水相关的活儿剥离出来,让专人负责?贺兰县逐步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县、乡、村、基层灌溉服务公司管理体系。谢建平瞅准机会,提出先试先行。镇里将原本的用水协会改组成公共服务性公司——宁夏立水源智能节水科技有限公司。

  “渠道维修、灌溉安全、水费收缴,关于水的事儿,公司都能承包。”农田里,谢建平拄着铁锹,指向新建的智能闸门。闸门用太阳能供电,基于物联网,输入密码才能打开,用水、测水都很精准。谢建平说:“家家户户不仅不用发愁修渠,用多少水也更加精准。”

  而在日常灌溉中,立水源公司的工人每逢灌季就拿着铁锹昼夜轮班,在渠上巡护。每家每户农田灌多少水、什么时候灌都按照制度落实到人。“工程措施加上制度管理,用水量下降,省出来的水费,抽出一部分就成了管水员的工资。”谢建平掰着手指头算账。以前一亩旱田用水68元,现在一亩地只用650立方米,一立方米水0.067元,一亩就能省下20多元。如今,种田负担减轻,石建军加入了管水员队伍,一年能拿近5000元工资,有了笔额外收入。

  “交明白钱,做细致活,让老百姓省心放心。”贺兰县水务局局长许晖介绍,贺兰县5家节水公司共有160人,管理着全县52.5万亩耕地的用水。通过定期检查水渠、培训管水员、因地制宜研究节水措施,2023年全县农田节水达1167万立方米。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6日 13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