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资本市场的增量资金有了!

发布时间:2025-01-11 06:43:53 来源: sp20250111

  文/夏宾

  中国央行预告的两项稳定股市新工具,在同一天有了最新进展!

  一方面,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从今天开始正式启动操作。

  另一方面,央行公告宣布正式推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即日起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即可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发放相关贷款。

  互换便利首批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

  日前,中国央行创设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为保障工具操作顺利开展,该工具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人民币,视情可进一步扩大操作规模。

  18日,中国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做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相关工作的通知》,向参与互换便利操作各方明确业务流程、操作要素、交易双方权利义务等内容。

  具体而言,中国央行委托特定的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债信用增进公司),与符合行业监管部门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开展互换交易。互换期限1年,可视情展期。互换费率由参与机构招投标确定。可用质押品包括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和公募REITs等,折扣率根据质押品风险特征分档设置。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这项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投向资本市场,用于股票、股票ETF的投资和做市。

  目前获准参与互换便利操作的证券、基金公司有20家,首批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即日起,中国央行将根据参与机构需求正式启动操作,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互换便利为股市带来增量资金

  上述互换便利正式启动操作,将带来哪些影响?

  权威专家对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表示,一是可大幅提升非银机构融资能力,持续为股市带来增量资金。参与机构通过互换便利将流动性较差的债券、股票换成国债、央票,后者作为高等级流动性资产,可显著提高回购融资的可得性,获取的资金将用于股票、股票ETF的投资和做市。

  机构申请的2000亿元额度本质是央行授信,是潜在的增量资金,机构不是一次就用完,会持续为资本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二是作为一项制度安排,互换便利将更好发挥机构投资者资本市场稳定器的作用。应看到,工具设计有逆周期调节特性。在股市超跌、股价被低估的时候,金融机构买入意愿较强,工具用量会比较大;而到股市好转、股票流动性恢复的时候,换券融资的必要性下降,工具用量会自然减小。

  同时,在面临投资者赎回压力时,金融机构可采取换券抵押而非贱卖股票的方式筹资,缓解”股市下跌-投资者赎回-卖出股票-股市进一步下跌”的负反馈,抑制羊群效应等顺周期行为,发挥平滑市场、稳定预期的作用。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落地

  央行18日公告宣布正式推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即日起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即可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发放相关贷款,并于次一季度第一个月向央行申请再贷款,对于符合要求的贷款,央行按贷款本金的100%提供再贷款支持。这标志着央行前期宣布的两个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均已落地。

  根据央行公告,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规模视情况可进一步扩大,这与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此前的表态一致。同时,再贷款期限1年,可视情况展期,这为政策的调整保留了灵活的操作空间。

  据市场人士分析,按照以往政策惯例,再贷款累计期限估计可达3年。此外,该工具不区分上市公司所有制,潘功胜此前表态,再贷款工具适用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不同所有制的上市公司,不区分所有制,体现了对不同所有制公司的一视同仁。

  从公告看,21家金融机构自主决策是否发放贷款,合理确定贷款条件,自担风险,贷款利率原则上不超过2.25%。贷款资金“专款专用,封闭运行”。21家金融机构按通知规定发放的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与“信贷资金不得流入股市”等相关监管规定不符的,豁免执行相关监管规定;豁免之外的信贷资金,执行现行监管规定。

  具体而言,申请贷款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应当开立单独的专用证券账户;金融机构要分别开立银行贷款专用账户和与前述专用证券账户对应的资金账户,监督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做到专款用于股票回购和增持。在贷款全部清偿前,资金账户不允许支取现金或对外转账。

  此外,央行将发放此类贷款的金融机构限定为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且贷款规模需与再贷款规模相匹配。除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外,其他金融机构不允许发放此类贷款。业内专家表示,银行信贷资金不能违规进入股市仍是金融机构应当坚持的一条红线。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