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6 05:29:54 来源: sp20241126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这样一群艺术家——有的来自美术院校、设计单位,还有的是个体、工作室团队,他们正以切切实实的行动进入社会生活的现场,把艺术与经济社会相连接,让艺术成果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日前,由中国美术学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美丽中国建设研究院)主办的“大地之歌·2024美丽中国纪事”展览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幕,100个扎实的案例,把“中国美术助力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一一向观众展示。
推动环保理念传播
“雾像一张试卷/我们都看不见答案”“云不能用力/一用力/立刻瘦成一道闪电”……
一首首刻在石头上的小诗,吸引了观众的注意。这是东山山海艺术节“国际儿童诗歌海滩计划”中当地儿童写的诗歌。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海湾辽阔,沙滩平缓,极具南国滨海风光特色。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师生结合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与当地政府一起打造了山海艺术节。团队进行建筑立面科普壁画绘制,举办“国际儿童诗歌海滩计划”,设计开发海洋生态艺术作品,以艺术的形式传播海洋生态知识,也把环境保护与文旅发展结合起来。
位于鄱阳湖腹地的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吴城镇,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这里拥有丰富的鸟类资源,被誉为“候鸟王国”。当地政府邀请专业设计师组成项目团队,根据生态自然特点,将候鸟元素与千年古镇文化相融,打造观鸟长廊、鸟类监测研究站、四季花海、天文科普馆等设施与景观,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促进了多种业态的生长和经济的发展。
“美丽中国”之“美”如何实现,是每一个参与者共同思考的问题。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艺术正用其独特的力量,推动环保理念传播。
以设计助力乡村振兴
“在乡村现场寻找当代艺术的源头活水。”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武小川如此说。
2018年开始,武小川带领学生下乡,走进终南山下的陕西西安蔡家坡村,开展第一届关中忙罢艺术节,至今已举办五届。他们聘请“艺术村长”驻村,将艺术植入麦田,打造乡村艺术剧场,用现代话语体系激活传统文化瑰宝。现在,蔡家坡村成了“网红村”,是西安及周边城市居民休闲观光的一个好去处。
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来自北京“中科建·原本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工作人员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院校师生一起,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给村民设计生态旱厕,结合红枣文化打造系列节庆活动。本土唤醒、因地制宜、提质焕新、推动共富,让更多的年轻人回到村子中。
深入挖掘乡土文化传统和资源,以设计助力乡村振兴,正成为艺术工作者的自觉实践。
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为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纺织妇女而成立的织物工作室与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及相关服饰品牌合作,根据当地妇女的织布技艺,形成“项目主理设计布料,当地姐姐织布”的合作路径,通过资金回流为参与者带来可观的收益。在福建、重庆、内蒙古等地的村庄,民间歌手孙恒发起“爱故乡——村歌计划”,让每一位村民成为创作的主体,一首首充满真情实感的歌曲,释放出乡土文化独有的魅力。
提供社会创新的能量
北京老城区“微花园”绿色更新项目、“气候变化下的古建保护与文化传承”项目、通过艺术智能装置来传播航天文化主题的“大航天计划”……此次展览所提供的案例还包含了城市更新、智慧设计、文化传播等多项内容,体现了艺术助力社会发展的强大能力与未来前景。
“生活的艺术、社会的艺术、人人的艺术。今天的艺术已经超出了启迪人心、美学修养的内涵,更成为一种推动社会创新的力量。”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如此概括自己心目中艺术工作者的时代价值与目标。
他介绍,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美丽中国研究院,建立了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智库专家、文化学者、艺术家与设计师正在不断走到一起,以优质的艺术与设计资源,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创新的能量。
此次展览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这种“文献库”之感。现场用大型展板、采访口述、实物展示、录像视频等多种形式,给每个案例都做出了详细整理。展厅内设置一张大大的书桌、随处可坐的椅子,引导观众静下来、读进去、多思考。
在展厅中央一面巨大的展墙上,有一幅标记了入库案例地理位置的地图,密密麻麻而又清晰有序的点线辐射开来,勾勒出一张艺术扎根中国大地的实践网络,而这张艺术之网,正越织越实、越织越密,艺术工作者们服务人民群众,迈向广阔天地的脚步也越走越坚定。
(本报记者 于园媛)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