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新时代教师之魂引领发展城市教育

发布时间:2024-12-15 15:55:29 来源: sp20241215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是应对时代变革、涵养教师精气神之需,也是锻造“四有”好老师队伍、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之需。上海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大力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治校和教书育人全过程,着力造就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师风高尚、专业水平高超、终身发展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发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城市教育提供关键支撑。

第一,立师德,坚定不移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上海树牢“立德者先自立、树人者先树己”,始终把抓好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第一要务。一是抓教师思想政治引领,将思想政治和师德养成作为教师培训重点,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重点加强留学回国人员国情教育和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使教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二是抓榜样示范作用发挥,充分发挥“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的榜样作用,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研究中心,针对全市教师开展大轮训,推动于漪老师“三尺讲台一生情”的高尚教育情怀感染和引领全市教师。三是抓尊师重教氛围营造,组织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上海教育功臣、上海“四有”好教师推选,加大优秀教师宣传推广;鼓励全市各行各业在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时“教师优先”,引导图书馆、博物馆等实行“教师优待”,讲好优秀教师教书育人故事,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四是抓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出台师德专业素养标准及核心指标,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入职、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岗位聘用和奖励表彰等的首要要求;构建了教师入职查询和有关违法犯罪人员从教限制机制,对不符合从教要求的人员进行定期排查和处理,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

第二,强师能,坚定不移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关键要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厚植教书育人本领。为此,上海持续健全面向全体的专业成长发展“立交桥”:一方面,完善教师准入与培养制度。实施应届高校毕业生赴郊区乡村基础教育学校任教及从事紧缺学科任教的落户加分政策;全面推行基础教育新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证书和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双证”注册制度,所有新教师都要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经过6个月规范化培训,由上海相关学科优秀教师带教后才能入职,推动教师高起点入职;开展职业教育“双师型”标准认定,专业课教师每5年内必须积累不少于6个月的一线生产服务实践经验;建立高校新教师岗前全覆盖培训制度,全市统一组织开展为期3个月的脱产培训。另一方面,实施一流教育人才集聚工程。连续19年实施“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累计培养上万名优秀校长和教师,打造了一支教育家型领军人才队伍;布局建设37个培养教育家型领军人才的“高峰计划”基地,109个培养骨干教学团队和骨干人才的“攻关计划”基地,以及579个培育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种子计划”基地,形成骨干领军人才分层递进培养模式;实施职业教育人才振兴计划,建成一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和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大国工匠”“上海工匠”等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到学校任教;在健全高校“师资博士后”制度基础上,相继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中青年教师国外访学进修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计划等,形成“阶梯式”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通道。

第三,解师忧,坚定不移深化教师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注重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政策环境,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优化配置标准与岗位结构,修订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配置标准,全面推行基础教育教师区管校聘;实施大中小学岗位设置动态调控机制,各级各类学校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大幅提高。二是健全薪酬分配机制,建立不同学段教师工资收入联动增长机制,逐年增加绩效工资额度。构建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新机制,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市级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建立职业院校与其承担职业技能培养培训任务相挂钩的绩效考核机制和绩效工资总量调整办法,不断提高教师收入水平。高等教育试行动态调整绩效工资水平申报制,支持高校把开展“四技”服务等社会服务所得用于教师收入分配。三是深化教师评价改革,深化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改革,优化中小学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逐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高校教师分类评价制度,鼓励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和同行评议,形成以品德、能力、业绩、贡献为主要标准的考核评价导向。四是强化教师减负措施落实,从严把关各类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全面规范各类社会事务进校园,从严从紧规范借用中小学教师行为,持续为教师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创造更好环境。

(责编:李昉、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