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10:36:17 来源: sp20250110
中新网 杭州11月8日电 题:高大伦谈“考古热”:历史家史都需了解
作者 严格 童笑雨
“不少人非常关心早期考古,对3000年前的历史像良渚三星堆如数家珍,但对300年来的事情却一问三不知,甚至连自己曾祖父是谁都不知道”,日前,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高大伦接受 中新网 采访时,发出了“考古热”下的“冷思考”。
高大伦发言。主办方供图日前,第十二届杭州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会议、2023历史城市景观保护联盟年会“城市文化遗产问题”主题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
现场,高大伦以“让遗产活起来,研学怎么做”为题,提出要将文化遗产研学与文物保护利用联通。他认为,考古博物馆要避免主体同质化、展览形式千篇一律、娱乐过度,应该在“不花钱少花钱,不加人少加人”上下功夫,明确博物馆、遗址的角色和定位,丰富研学形式,让遗产活起来,让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在2003年至2018年期间,高大伦担任三星堆调查、发掘及保护规划的组织者,是四川考古研究院前院长。
从业30多年,他亲历了考古行业从偏门、冷门走向热门。
“最近几十年,我们解决了中国文明究竟有多长这一问题,这是属于考古人的骄傲。但我们要注意另一个现象,无论考古工作者还是社会大众,都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早期。”高大伦表示,很多博物馆涉及明清以及以后的馆藏不仅品种单一,而且种类很少,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他也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身边不少喜欢考古的朋友对3000年前的历史如数家珍,诸如良渚和三星堆遗址有哪些重要的文物、商代有哪些王、甲骨文认识了多少字等。
但他们对300年来自己的家族史一问三不知。
高大伦还做过一个随机的调查,问一些朋友: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爷爷的父亲叫什么名字、字什么、做什么工作的、一生有哪些比较重要的活动事件,以及对你们这个家族有些什么贡献?
“当场有些人就感到很惭愧。”在高大伦看来,中华文明连绵5000年,了解中国早期历史固然重要,但不能忘记,一个庞大的国家,是由无数小家庭、由无数个“当下”组成的,无论早期还是明清、现当代,每一阶段的研究都非常重要,不能“厚此薄彼”。
高大伦提到,国际上一些考古专家已经在发掘研究一战、二战遗址和工业遗址。幸运的是,近年来,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也有了民国时期的遗存,但高大伦认为,这一力度还不够。
以博物馆为例,要抓紧征集明清及其以后的藏品,来保留这一段历史。业内人士要像重视中国早期历史一样重视明清及其以后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要更重视”。高大伦说,早期遗存如今都掩埋在地下,早晚都能挖,但如果不抓紧收藏明清及近现代的遗物,很多都会消逝。中国也应该构建起中华5000年文明的全链条考古研究框架。
针对一般民众,高大伦觉得除考古之外,要关心家族史和地方历史,尤其是晚清以后的,这也是目前乡村振兴文化复兴的重要内容。(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