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15:01:56 来源: sp20241130
近年来,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江苏省在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方面涌现出丰富的创新实践成果,全省90%以上的学校建成省级智慧校园,有力促进了江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江苏高校教学数字化案例分享会日前在常州举行,全省十四所高校就紧抓数字化教育发展战略机遇、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分享了精彩案例。
共建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连续两年,南京邮电大学将本科新生“开学第一课”搬进该校新启用的融创共享教学空间。在这里,学生能充分感受沉浸式学习的魅力,教师可通过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实验、360度实景教学等形式完成教学任务。
“强化数据赋能,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教育平台。”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刘青山说,学校积极探索数字化教学创新,建成数字化教学、实验实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管理及质量监管四大类平台,通过学校智慧校园系统,实现了资源共享、数据共用、用户共认和管理互通。
2022年4月,江苏省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首批整省试点省份。全省各高校通过数字化平台,将教育资源更广泛地推送出去。
在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良斌教授带领学生开展了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教学活动。在学校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大家戴着VR头盔,走上HEX VR全向跑步机,选择不同角色进入“红军过草地”的教学场景,体验掩护群众、伏击战斗、穿越沼泽等多个不同难度等级的任务。
“我们还能将工程现场搬进教学空间。”江南大学副校长堵国成在案例分享会上说,他们打造的“未来教室”,能将工业现场接入教室,可以实时控制工业现场。江南大学还推进三网(校园网、5G网、物联网)融合的校园网络建设,建成了支持多场景互动教学平台,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以人为本,把教学数字化推向深入
高校是数字化人才培养的主要集聚地。在创新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建设上,江苏省启动上线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云书院”,来自28所高校的111门研修课程资源首批上线,包含了教学能力、教学素养、教学竞赛等内容,打造了精品教学资源库等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推动了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升。
“上线两门慕课,成功录制一门微课”,这是南京邮电大学教师培养体系数字化教学模块中对新进青年教师“合格上岗”的要求。该校电子信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心负责人刘蕾蕾说,为保证数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要紧跟科技前沿,让课程“多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忙起来”。
“对数字化教师团队进行数字技术知识培训,应优化数字素养养成机制,提升教师混合教学能力。”扬州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对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缺乏了解,因此学校将提升教师职业效能感作为目标,设计14个主题,贯穿教学全过程。
此外,苏州大学以“数字强师”系列培训活动、“金师工作坊”品牌工程、教育信息化专项研究课题等方式,提升教师虚拟教研的胜任能力;南京大学编写《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培训指南》、举办混合式教学研训营等助推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教育数字化转型目标不是用技术替代教师,而是通过技术赋能使学与教变得更加精准高效,以因材施教培育学生的智慧。”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南大学二级教授陈明选说,数智化时代虽然技术是重要推动力,但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才是教育的本真,一定要避免出现“只见技术不见人”的问题。
强化顶层设计,筑牢数字化支撑底座
江苏省立足应用驱动和体制创新,积极探索新一代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融合。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大力推进高校教学数字化工作的意见》于今年初发布,率先在全国高校教学领域全方位推进数字化转型,创新设计了高校教学领域推进数字化基本原则,填补数字化教学规范空白。
南京医科大学作为省内最早进行“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的高校之一,学校实施五大教学工程,通过“优质资源建设工程”“新模式学习社区创建工程”制定构建教学“大平台+子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围绕顶层设计,江南大学制定了“1+2+X”教学化行动方案,“1”即依托信息化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2”即打造网络学习平台和智慧交互未来教室,“X”即开展多元行动,包括具体课程、虚拟仿真、数字培训、数字评价和数据平台等。
在强化教育教学化顶层设计上,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徐庆表示,要加快教育数字化专项。各高校要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数字化教育教学新理念,推动多部门联动,形成数字化教育教学合力。
(记者 杜倩 苏雁)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