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长了斑块 还能逆转吗?

发布时间:2024-12-30 19:09:29 来源: sp20241230

  如今,不少人在体检时发现自己有了颈动脉斑块,不由得担心起来——斑块会不会随时掉下来堵塞血管?已经有了斑块,到底能不能“抢救”一下?逆转的有效方法又有哪些呢?心血管内科专家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斑块的防治。

  警惕颈动脉上的“定时炸弹”

  如果大家用手摸脖子的两侧,能明显感受到血管在跳动,这就是颈动脉。相较于其他动脉,颈动脉更窄,而且在靠近头颈部位还有一个“Y”型的交叉。人体全身的血液都会流经颈动脉,特别是在“Y”型交叉处会产生更大的压力。如果血液不纯净,那么就容易在此沉积杂质,久而久之形成“斑块”。所以,我们常常把颈动脉看作是反映全身动脉血管健康状况的“窗口”。

  很多人在体检时发现有颈动脉斑块,间接反映了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虽然我们用手无法摸到颈动脉斑块,也不会因此而感到脖子难受,但是“冥冥之中”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卒中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发现,有颈动脉斑块的人比没有的人更容易发生缺血性卒中,高达2-3倍!同时,在对卒中高风险人群进行筛查时也发现,超过2/3的人存在颈动脉斑块。这足以说明合并颈动脉斑块,将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大家要积极防治颈动脉斑块。

  降脂药是对付斑块的“杀手锏”

  斑块到底能不能逆转?治疗颈动脉斑块的关键是控制血脂。通过积极改善生活习惯和合理应用降脂药物,可以有效减缓、缩小颈动脉的内、中膜增厚,促进不稳定斑块转变成稳定斑块,从而减少脑梗死的发生概率。

  研究指出,有充分的高质量证据支持“应用降脂药物最大限度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可以稳定和消退冠脉斑块。”

  他汀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降脂药之一,可以显著降低LDL-C水平。多项研究也证实,合理应用他汀类降脂药,可以帮助慢性冠心病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稳定斑块,甚至让斑块逐渐消退。即使患者已经发生了冠状动脉事件,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尽早应用他汀降低LDL-C仍有积极作用。

  关于服用剂量的问题,相关研究也指明了方向:高强度他汀治疗比低强度他汀治疗更有效:与普伐他汀40mg相比,阿托伐他汀80mg能够更显著地延缓斑块进展。

  他汀之外还有其他选择吗?

  目前我国降脂药物治疗推荐中,首屈一指的仍是他汀类药物。但是,有部分患者在经过他汀药物治疗后,血脂水平依旧处于高位。如果他汀这条路走不通,还有别的选择吗?

  临床研究发现,如果应用1片他汀治疗后降脂效果不佳,一般不会再加量至2片、3片,因为他汀剂量加倍后,降脂疗效并没有加倍——大约只增加6%,而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却直线上升。因此,更好的办法是联合其他类型的降胆固醇药物,比如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等。依折麦布通过肠道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的重吸收,从而进一步加强降脂疗效,且副作用较小。

  另外,近年在我国上市的PCSK9抑制剂(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和依洛尤单抗注射液)表现出了较强大的降胆固醇作用,为高血脂患者带来新的曙光。  再比如贝派地酸,这是一种ATP柠檬酸裂解酶抑制剂,可降低他汀不耐受患者的血浆LDL-C水平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可以看出,当单纯依靠他汀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时,可以联合非他汀类药物(尤其是PCSK9抑制剂和依折麦布),有利于降低LDL-C,促进斑块的消退和稳定。

  “改善生活方式”这根弦不能松

  研究认为,生活方式干预能否消退或稳定冠脉斑块“尚不明确”。于是有人疑惑是不是可以不用再坚持健康饮食和运动了,其实不然,就算我们积极改善生活习惯不能逆转斑块,但依旧是有好处的,至少能够帮助我们预防和管理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危险因素。

  对于无症状、无危险因素的颈动脉斑块患者来说,若能长期坚持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确保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2.6mmol/L,就无需吃降脂药。

  文/汪芳(北京医院)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