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要遭袭,专家遇刺,伊朗为何暗杀频发?

发布时间:2024-12-23 06:19:00 来源: sp20241223

   中新网 8月6日电(钟新军)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31日,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遭袭身亡。美联社称,该事件将伊朗与对手长期“暗战”的秘辛又一次曝光在世人面前。

  从一部热播剧说起

  据《耶路撒冷邮报》报道,近年,一部名为《德黑兰》的以色列谍战剧在多国热播,剧中讲述了一名以方女特工潜入伊朗破坏核设施的故事。

  剧情虽虚构,却源于现实。美联社称,从网络攻击、核设施爆炸,到科学家遇害、天然气管道被破坏,多年来以方在伊朗境内不断策划发动“高度机密且致命的袭击”,主要目标就是伊朗核计划,但其很少对此宣布负责。

  核研究属于高精尖领域,机器、设施被毁可更换或修复,苦心培养的高端人才却不可多得。

  据英国《新阿拉伯报》网站统计,2007至2020年,伊朗至少7位“国宝级”核科学家遭暗杀:

  2007年1月15日,伊斯法罕核技术中心创始人侯赛因普尔中毒死亡。

  2010年11月29日,核物理学家沙赫里亚里遇刺身亡,另一位核科学家阿巴斯侥幸逃过一劫。

  2011年1月12日,德黑兰大学教授阿里穆罕默迪被炸身亡。

  2011年7月23日,伊朗核研究团队成员雷扎伊内贾德被杀。

  2012年1月11日,纳坦兹铀浓缩设施主管罗尚遇袭丧生。

  2020年11月27日,伊朗核计划负责人法赫里扎德遭枪击身亡。

  刺杀手段千奇百怪

  据美国之音网站披露,上述伊朗科学家遭遇的暗杀手段包括:投毒、遥控炸弹和骑摩托车向目标开火。

  而法赫里扎德之死最令外界震惊,这不仅因为前者是被誉为“伊朗奥本海默”的顶尖核科学家,还由于他的遇刺过程相当离奇。

  梳理外媒报道可知,为保护好这位重量级人物,伊朗安全部门也算尽职尽责。

  《耶路撒冷邮报》称,事发当天,法赫里扎德的安保团队接到预警,遂劝说其不要出行,但被拒绝。另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网站称,车队遭伏击后,保镖扑过来挡下4发子弹,但法赫里扎德仍不幸中弹身亡。

  据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报道,现场没有袭击者,开火的是一挺装在卡车上的自动机枪(遥控武器站)。

刺杀法赫里扎德行动示意图。图/英《每日邮报》网站截图

  《以色列时报》披露,借助卫星遥控、光电瞄准和人工智能,暗杀团队“从数千英里外”用人脸识别技术捕捉到目标,随后在高清摄像头指引下对准法赫里扎德射击。

  英国《新阿拉伯报》网站称,一连串刺杀发生后,伊朗加强了对本国核研究团队的安保力度,比如不得公开身份、接受采访要蒙脸、出镜视频要打码。

  这些措施还是管用的,接连4年伊朗再无核科学家遭暗杀。然而,哈尼亚遇刺又一次给伊朗“敲响警钟”,美《大西洋》月刊网站称,该事件表明以方在伊朗境内几乎可以“为所欲为”。

  内外勾连防不胜防

  那么,伊朗安保漏洞到底出在哪里?答案: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超400万伊朗人定居海外,半数以上生活在欧美。他们与国内亲友联系密切,且很多人对现政权不满,外部势力就利用了这一点。

  以色列学者梅尔·贾维丹法尔告诉美联社,“伊朗境内一些对政府不满的人士”成为以方“潜在合作者”。

  据西方智库“美国和平研究所”介绍,伊朗国内外存在多个反对派组织。比如谋求复辟的保皇派“复兴运动”,奉巴列维王朝末代君主的长子为首领。美联社称,2023年4月这位前王储访问以色列,以情报部长亲往迎接。

  另据美《外交政策》杂志披露,2007至2008年,摩萨德官员冒充美中情局特工,重金招募伊朗反对派人士,支使其袭击伊朗科学家。

  2012年6月,伊朗抓获20名嫌犯。据悉,前者曾在特拉维夫郊外营地受训,教官都是敌国情报人员,其行动还得到一些伊朗反对派组织的支持。

  以法赫里扎德遇刺为例,英国《犹太纪事报》指出,从偷运、安装1吨重的自动机枪,到对目标长达8个月的连续监视,若无伊朗线人帮忙很难成功。

  而综合外媒说法,为除掉安保严密的哈尼亚,对手须运送反坦克导弹、寻找合适发射位置、确定目标所在房间和动手时机,这些同样离不开“内鬼”协助。

  挑衅冒险有害无益

  美战略预测公司报告称,“通过清除关键人物来破坏别国核计划,已被(以色列)证明是一种有效策略。”

  从巴列维王朝算起,伊朗核研究已近70年,但受人才流失、两伊战争、西方制裁等因素影响,直到2006年才取得浓缩铀纯度3.5%的初步成果。

  据“美国和平研究所”介绍,转折点发生在2009至2021年,这一阶段伊朗不但掌握了离心机制造技术,还将性能提升数十倍。

  与此同时,伊朗核科学家频频遇袭,大大迟滞了该国研发进程。2015年哈佛大学就预测,称“伊朗距造出核弹仅数月之遥”,而实际情况外界都看到了。

伊朗展示多位遇刺核科学家的座驾残骸。图/英《新阿拉伯报》网站截图

  不过,正如伊朗阿扎德大学教授阿克巴尔·扎雷所言,暗杀只会激发伊朗人的斗志。据美有线电视新闻网7月20日称,西方研判伊朗核计划短期内或有重大突破。

  包括中方在内的国际社会,之所以坚决反对并强烈谴责对哈尼亚的暗杀,就是看到这些“不负责任的挑衅冒险行动”可能引发更大危机,导致地区局势进一步动荡。(完)

【编辑:管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