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之治”

发布时间:2025-01-01 16:36:22 来源: sp20250101

   【绿色发展·大家谈】

   气候变化带给世界各国的影响日益显著,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要求世界各国同舟共济,拿出积极的务实行动来。这一点,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11月6日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时所指出的那样:“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中,各国不是各自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

   显然,要想在气候变化突破临界点前扭转气候变化趋势,需要规模宏大的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在这方面,大国有大国的历史使命和道义担当。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中国之治”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已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

  “气候外交”展现大国风范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不可能移民到其他星球来规避气候变化冲击,也无法等到气候变化突破临界点,进而冲击、影响全球,带来灾难性后果。既然形势刻不容缓且别无选择,那么深化国际合作、加强全球治理就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实力相差较大,大陆国家和小岛屿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程度亦不同,因此,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曾一度众声喧哗、各执己见。

   从积极推动《巴黎协定》达成,到主动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各项议程;从准确把握各方利益交汇点,到努力寻求国际合作“最大公约数”……近些年来,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紧锣密鼓地开展“气候外交”,在加强与各方协调沟通、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诉求的同时,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协助发展中国家开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增强这些国家的气候韧性。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中国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积极拓展气候治理、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了宝贵的确定性。中国的“气候外交”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气候治理领域的生动实践。

  “中国担当”推动能源转型

   能源转型攸关应对气候变化成败。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能源结构,有力地塑造了这个国家和周边地区的环境面貌。如今,世界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十字关口。一些国家在化石能源开采方面驾轻就熟,不同利益群体盘根错节,加之新能源前期投资巨大,技术路线曲折多艰,因此推动能源转型需要前瞻的视野、坚定的意志和殷实的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发挥这“四大优势”,中国将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与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改善人民生活有机结合。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有条件创造有利于新能源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产业生态系统,使得中国新能源产业在短时间内异军突起。新能源上中下游企业间如同转动的齿轮,彼此咬合、环环相扣,牵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飞速跃升。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连续多年跑出加速度,彰显新型举国体制下科技协同创新的效力。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达61.6%。“新三样”漂洋过海,在持续激发中国外贸新动能的同时,也增强世界各国的新能源技术普惠性,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把尚存的化石燃料深埋地下,给世界提供更多安全可靠、价格平易近人的新能源产品——中国正以新能源的大规模迭代运用,努力推动自身乃至世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美丽中国”福泽世界

   按照国际社会的主流观点,应对气候变化需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

   在中国,植树造林成为美化环境、修复生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通过60余年的造林、护林、营林,从“一棵松”到茫茫林海,几代塞罕坝人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改变了曾经风沙遍地、苦寒少雨的小环境,成为中国北方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进入21世纪,一些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追逐立竿见影的经济利益,不惜大面积砍伐森林。已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中国,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令蓬勃的新绿连点成线、串珠成链,为地球家园增添生机无限的“中国绿”。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方面,中国始终坚持正确方向,积极作为。例如,通过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保护珍贵的生态资产,提升中国供应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再如,通过筑牢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将应对气候变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各地在千帆竞发、万壑争流中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中国希望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让整个世界都能从可持续发展中受益。

   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再到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中国正以大国应有的历史使命和道义担当抗击地球暖化趋势,为全球气候治理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实现全球气候稳定道阻且长,然行则将至。期望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进来、行而不辍,则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未来可期。(樊良树)

(责编:李枫、宋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