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公布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

发布时间:2024-12-24 17:00:54 来源: sp20241224

  2024年4月29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H:601939;HK:00939)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以下数据均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为集团数据,币种为人民币)。截至2024年3月31日,资产总额39.73万亿元,增长3.66%。负债总额36.47万亿元,增长3.74%。实现净利润869.0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51%。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0.89%,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59%,继续保持同业较优水平。资本充足率为19.34%,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5.0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11%,持续满足监管要求。不良贷款率1.36%,拨备覆盖率为238.17%,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建设银行坚持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聚焦主责主业,锚定做优做强,统筹平衡总量和结构、规模和效益、短期和长期、局部和全域、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推进内涵式、集约化发展,扎实做好减费让利,做实做深五篇大文章,服务“三大工程”建设,精准滴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支持实体经济有力有效。截至2024年3月31日,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较上年末增加1.17万亿元;金融投资较上年末增加2,471.51亿元。吸收存款较上年末增加1.71万亿元,为核心资产平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培育科技金融优势,加大新质生产力支持力度。健全服务与支撑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2.68万亿元,科技贷款1.80万亿元,均实现较快增长。加快推广科技金融“价值”(VALUE)服务体系,深化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成果应用。发挥商行投行一体化优势,扩大科创型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力度,一季度落地多项科创及战略新兴企业股债联动业务。

  深化绿色金融发展,助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打造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投资的多元化服务体系。绿色贷款余额4.4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56%。切实践行“责任+价值”投资,保持绿色债券投资力度,一季度累计开展百余笔绿色债券投资与交易。聚焦转型投融资需求,创新多元化绿色融资通道,一季度承销多期绿色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25.13亿元。

  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推动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持续提升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普惠金融贷款余额3.2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349.03亿元;普惠金融贷款客户341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4.01万户。“建行惠懂你”贷款客户232万户,贷款金额1.98万亿元。持续健全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体系,丰富涉农信贷产品体系和金融服务场景。涉农贷款余额4.2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76.11亿元。“裕农通”App注册用户1,513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46万户。

  打造养老金融品牌,完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发布养老金融“健养安”品牌。持续推进社保卡业务拓展,提升客户办卡用卡体验;提升母子公司协同效能,推动年金业务提质拓面,养老金托管规模稳步增长;个人养老金账户拓展同业领先,储蓄、基金、理财、保险等养老类产品体系持续丰富。设立首批60家养老金融特色网点,着重打造产品权益、适老服务、养老投教、养老微生态四大特色。

  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积极赋能数字中国建设。制定2024年数字金融业务发展行动方案,明确集团数字化转型目标任务。深化“双子星”融合发展,线上个人用户数5.47亿户。持续改善外籍来华人员、老年人等群体支付环境,在产品流程优化、场景生态建设、渠道服务体验等方面提升支付便利性。

  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全面支持“三大工程”。积极主动做好项目对接和综合服务,保障性住房领域实现对第一批清单内项目的全部对接,成为全国首家签署为保障性住房提供个人住房贷款服务合作协议的商业银行;“平急两用”领域对接项目271个;城中村改造领域对接项目507个。公司类住房租赁贷款余额3,486.15亿元,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余额1,414.22亿元,支持全国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超1,000个。

  持续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各类风险总体可控。准确把握全面风险防控形势,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强集团信用风险一体化管控,持续优化“三道防线”协同控险机制。强化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产品风险管理,持续加大不良处置力度,高度重视新兴领域隐藏的各类风险。加强精细化管控,全面推进成本管理,持续强化数据治理,保证数据安全,各类风险总体可控。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发达经济体利率仍保持高位,我国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也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等挑战。面对复杂的外部经营形势,建设银行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坚定不移推进内涵式、集约化发展,持续增强综合服务能力、防控金融风险能力,提升金融发展质效,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的金融支持力度,实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为中国式现代化和金融强国建设贡献建行力量。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