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创新觅新机

发布时间:2024-11-09 18:02:19 来源: sp20241109

  随着A股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发布季落下帷幕,医药人耕耘一整年的劳动成果纷纷揭晓。南方日报记者整理东方财富网数据中心数据发现,在已公布2023年年报的上市医药企业中,共有51家企业2023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50家企业2023年的净利润超过10亿元。

  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第一年,受疫情防控相关产品销售减少、产品降价、医药出口放缓,以及医药反腐持续高压推进等因素影响,医药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不言自明。

  过去一年,医药行业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压力之下,如何拨云见雾重回稳定增长的轨道?

  ●南方日报记者 梅子仪

  业绩表现 51家医药企业营收超百亿

  在公布营业收入的461家上市医药企业中,共有51家企业2023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

  具体而言,化学制药企业中,营业收入超过百亿的企业有15家,超过200亿元的有5家,超过400亿元的有2家。其中,最高的复星医药达到414亿元,其次为华东医药406.2亿元,人福医药、恒瑞医药、科伦药业则在200亿—250亿元区间。超200亿元的5家企业中,除首位的复星医药营收同比有所下降外,其余4家均实现了增长。

  生物制品企业中,智飞生物以529.2亿元的营收领跑,百济神州和长春高新以174.2亿元和145.7亿元的营收分列第2、3位。共有7家企业营收超过50亿元,除万泰生物同比跌超50%外,其余6家企业均实现增长。

  医药商业企业整体营收水平较其他细分行业更高,营收超过千亿的企业有2家,上海医药以2603亿元一骑绝尘,九州通以1501亿元位列第二。500亿—1000亿元之间的有重药控股、国药一致和南京医药,分别为801.2亿元、754.8亿元和535.9亿元。超过百亿的企业共有17家。

  医疗服务企业中,营收超百亿的企业有5家,超过200亿元的有2家,超过400亿元有1家,药明康德以403.4亿元名列第一,爱尔眼科以203.7亿元位居第二。另外,迪安诊断、康龙化成、美年健康3家均超百亿。超百亿的5家企业中,除迪安诊断同比下降33.89%外,其余4家企业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医疗器械企业中,营收超百亿的企业仅3家,其中迈瑞医疗以349.3亿元拉开与联影医疗、新华医疗的距离,后二者分别为114.1亿元和100.1亿元。营收超50亿元企业有8家,除乐普医疗同比下降24.28%外,其余7家企业均实现增长。

  中药企业中,白云山以755.2亿元的营收雄踞榜首,云南白药、华润三九、同仁堂、太极集团、步长制药、以岭药业以及片仔癀分列第2至8位,营收均超百亿元。除步长制药和以岭药业外,其余6家企业均实现增长,其中华润三九以36.83%为最大涨幅。

  从净利润来看,在披露了完整净利润的462家上市医药企业中,有50家企业2023年的净利润超过了10亿元,较上一年减少了9家。其中,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净利润高达115.82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医疗服务龙头药明康德净利润超过96亿元,疫苗龙头智飞生物净利润超过80亿元;长春高新、恒瑞医药、云南白药、白云山净利润均超过40亿元;葵花药业、普洛药业、康弘药业、恩华药业、九洲药业5家企业,首次跻身10亿元梯队。

  销售费用 13家药企支出超50亿元

  在医药反腐持续高压下,上市药企销售费用状况受到市场关注。在公布了销售费用的460家上市医药企业中,有13家企业2023年销售费用超过了50亿元,包括4家医药商业企业、4家中药企业、3家化学制药企业、1家生物制药企业和1家医疗器械企业。

  上海医药是唯一一家销售费用超过百亿的企业。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为139.02亿元,较上年的142.79亿元下降2.64%,变动原因是报告期内销售费用支出减少,这是公司15年来销售费用首次下滑。

  针对销售费用位居上市药企榜首的问题,上海医药在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回应称,公司销售费用高的另一面,是公司销售额也是最大的。同时该企业表示,将对营销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进一步降低销售费用。

  复星医药、恒瑞医药、百济神州销售费用均超70亿元,分别为97.12亿元、75.77亿元和73.04亿元,较上年分别增加5.90%、3.12%和21.79%。

  在其余9家销售费用超50亿元的药企中,华润三九销售费用增幅较为明显,其2023年销售费用为69.65亿元,同比增加37.21%,公司年报称变动原因为“主要系因本期并购昆药集团导致”。

  从细分行业来看,化学制药企业中,2023年度销售费用超过20亿元的企业有11家,超过50亿元的有3家,其中以复星医药最高,其次为恒瑞医药和华东医药。以上3家销售费用超50亿元的企业中,除恒瑞医药在学术推广、创新药专业化平台建设等方面投入市场费用高达38.77亿元而拉高销售费用率外,复星医药和华东医药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3.46%和16.36%,均低于30%。

  生物制品企业中,共有9家企业2023年度销售费用超过了10亿元,其中百济神州是唯一超70亿元的企业,位列其后的长春高新和智飞生物分别为39.7亿元和27.73亿元。

  中药企业中,有14家企业2023年度销售费用超过了20亿元,其中有4家超过了50亿元,分别为华润三九、步长制药、白云山和太极集团;云南白药和济川药业位于40亿—50亿元之间;同仁堂独属30亿—40亿元档;其余7家企业均在20亿—30亿元之间。其中,以步长制药销售费用下滑最为明显,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63.69亿元,较上一年的78.84亿元同比下降14.9%。

  创新药物 GLP-1等热点创造新增长

  2023年,“减肥药”无疑是搅局资本市场最火热的概念,GLP—1赛道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作为国内创新药“一哥”,恒瑞医药在2023年5月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靶向GIP和GLP—1的受体激动剂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将开展减重适应症2期临床试验。

  财报显示,在经历2021年和2022年的连续下滑后,恒瑞医药在2023年重回业绩增长轨道,全年实现营收228.2亿元,同比增长7.26%;净利润43.02亿元,同比增长10.14%。报告期内,公司创新药收入达106.37亿元,同比增长22.1%;累计研发投入61.5亿元,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49.54亿元。

  拔得国内GLP—1研发头筹的华东医药,其利拉鲁肽注射液糖尿病适应症和肥胖或超重适应症分别于2023年3月和6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财报显示,目前公司已建立了涵盖口服、注射剂等多种剂型包括长效、单靶点和多靶点全球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相结合的6款在研及已上市产品管线。

  与此同时,GLP—1也成为一些药企借力挽救业绩、自提身价的“东风”。2023年,常山药业营收14.1亿元,同比减少39.63%;净利润亏损12.4亿元,同比减少7181.47%,几乎等于2016年至2022年公司净利润的总和;公司主营的肝素制剂和原料药业务销售收入更是双双大跌。

  面对主营肝素类业务持续经营能力不足的隐忧,艾本那肽被常山药业寄予厚望,或将成为业绩新的增长极。艾本那肽是其控股子公司常山凯捷健于2013年1月开始自主研发的一种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2023年三季度,常山药业曾借减肥药概念将股价从常年10元/股以下的低位抬升至近18元/股。公司在年报中称,2024年将重点推进艾本那肽注射液注册申报工作,尽快实现上市销售,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除GLP—1药物外,2023年共有来自信达生物、以岭药业、先声药业等近30家药企的33款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包括17个化学药、12个生物制品和4个中药,产品类型涵盖小分子靶向药、单抗、细胞治疗产品、疫苗等,获批适应症以抗肿瘤为主,其次是抗感染、自免性疾病。

  出海布局 多家药企加速实施国际化战略

  在日前落幕的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不少参展中药企业表示,受去年以来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影响,企业的中药进出口生意确实感受到了压力。“价格太高的话,很多客户就会表示暂不采购,要先观望一段时间。”某中药企业务经理表示。

  不止是中药企业,大医药行业整体出口情况都遭遇了一定的压力。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发布的《2023年医药工业运行情况》显示,继上年医药出口出现下滑,2023年医药出口仍为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371.5亿元,同比下降16.3%;2023年医药产品出口额为1020.56亿美元,同比下降20.7%。

  压力之下仍能找出一些亮点:其一便是新药出海成绩亮眼。2023年共有5个国内企业开发的创新药通过自主注册或产品合作等方式在美国或欧盟获批上市,其中包括君实生物、亿帆医药和百济神州三家A股药企,此外,百奥泰的生物类似药也通过合作方式在美国上市。

  其二是跨境技术授权合作活跃。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药企对境外企业技术授权交易超过80起,交易总金额达到400亿美元以上,较上年大幅增长。我国创新药越来越获得国外公司认可,平均首付款比例逐步提高,最高达到单个项目8亿美元。在投融资环境低迷的背景下,技术许可收入为一些创新药公司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财报显示,恒瑞医药2023年全年达成总交易金额超40亿美元的5项授权合作,累计实现10项创新药海外授权。

  传统中药出身的白云山尽管在国际化进程中经验稍逊,却对加速布局实施国际化战略表现出不俗热情。2023年,拥有王老吉凉茶等拳头产品的白云山大健康板块抓住消费复苏的市场机遇,通过积极参加国际展会、加快海外产品本地化改版、持续推进商标注册等,进一步加速品牌国际化进程,并计划在2024年进一步丰富海外产品矩阵,提升国际业务竞争力。

  达仁堂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在国际市场销售收入突破4000万元,同比增长25%。依托津药达仁堂新加坡发展有限公司推动产品出海,筹备海外店,推动速效救心丸、乌鸡白凤丸、六味地黄丸等6款药品首次通过HALAL认证(清真认证),为拓展东南亚等穆斯林地区市场打下基础。(南方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