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华|名园)颐和园:清园漪韵传百年

发布时间:2024-12-01 01:38:32 来源: sp20241201

   中新社 北京10月13日电 题:颐和园:清园漪韵传百年

   中新社 记者 徐婧

  舞台上设有天井和地井,演员能从“天”而降,亦可从“地”而出。100多年前,在位于北京颐和园的大戏楼,这是清宫戏台上的拿手好戏。

  现今,这座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戏楼成为颐和园博物馆的一处展区。正在展出的“燕京八绝艺术精品展”上,景泰蓝、玉雕、京绣等八大“京作”工艺藏品,一同展现出昔日皇家生活场景,古建筑“转型”赋能现代文化生活。

  在皇家园林扎堆的北京,颐和园“活”了270余年。公元1750年,清高宗弘历命人建造清漪园。这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是今天颐和园的前身。

  当时的京城西北郊地区,圆明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都已建成。有了清漪园后,西北郊形成一个包含平地园、山地园、山水园的园林集群,可谓“一园建成,全局皆活”。

2024年3月,北京颐和园春和景明,西堤的山桃花盛开,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踏青赏花。  中新社 记者 张炜 摄

  今年是颐和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为“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的颐和园,正在将文物古建中的传统元素活化,让历史名园在现代生活中更具存在感。

  据颐和园管理处研究室副主任张鹏飞介绍,位于颐和园宫廷区“前朝”中心位置的仁寿殿,曾是帝后住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为颐和园听政区的主体建筑。而今,仁寿殿开放原状陈列展览。每逢金秋,游客可在殿前欣赏古桂飘香,铜龙、铜凤威仪之气不减。

2024年3月,天鹅从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前掠过。  中新社 记者 张炜 摄

  颐和园现存古建筑879座,园内砖石结构的建筑基本为乾隆时期原物,其余大部分为光绪时期建筑。颐和园管理处遗产保护中心副队长闫晓雨说,从刚进园时为长廊彩画拍摄数千张照片,到如今负责彩画修缮方案的制定和内容研究,工作20余年来,全长728米的颐和园长廊是她最熟悉的地方。

  “1.4万余幅彩画是颐和园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游客认识颐和园的窗口。”闫晓雨称,长廊油饰彩画融汇古今、风格各异,柿子纹饰代表“事事如意”;蝙蝠的“蝠”和“福”同音,在古代是吉祥的图案;荷花寓意“一品清廉”,表示对官员的训诫。

  备受游客喜爱的长廊油饰彩画上,花鸟鱼虫和神话传说汇聚一堂,既独具观赏性,又吸引人们对传统文化进一步探索。

2024年1月,点亮灯笼的北京颐和园长廊。  中新社 记者 张宇 摄

  张鹏飞说,2020年以来,颐和园每年举办颐和讲堂,吸引公众了解园林文化、参与遗产保护;与其他名园开展交流活动,分享开放共享经验……历史名园敞开大门,迎接八方来客。

  1961年,中国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中北京颐和园与苏州拙政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中国四大名园”。近年来,四大名园建立起常态化互动交流机制。

  “中国历史名园暨四大名园文化交流活动正在颐和园举办。”张鹏飞介绍说,作为“颐和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纪念活动”的组成部分,活动围绕中国大运河、历史名园、花园城市开放共享等展开交流。

  儿时,父亲曾在颐和园指着长廊彩画为闫晓雨讲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如今她又将这个故事讲给孩子。“长廊彩画正在开展研究性修缮实验,很多画的内容正待揭开谜底。”在她的愿景里,一代代人来到颐和园都能看见彩画,从画上读懂新的故事。(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