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21:06:21 来源: sp20241205
湖北传承3000年荆楚文化根脉,孕育了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传承弘扬,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湖北省有5项11个子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4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0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02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87人。
进入新时代,湖北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保护、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迷人光彩。
利川灯歌
利川灯歌,是湖北省利川市当地居民逢年过节、喜庆集会时,划地为台、以彩龙船为道具的民间演唱形式。歌唱内容多反映本地风土人情,语言质朴,衬词较多。曲调悠扬婉转,民族特色浓郁。
王贵武龙灯
王贵武龙灯是自清朝崇德年间开始流传于黄石王贵庄的大型集体民间传统舞蹈。主要在春节以及其他大型庆典活动时举行。它将武术与舞龙相结合,“以文育武、武中谋术、术里创龙”,故得名“武龙灯”。王贵武龙灯由300多人舞动3条长达350米巨龙,气势磅礴,变化万千,具有极强的观赏性。
土家族撒叶儿嗬
土家族撒叶儿嗬历史悠久,是鄂西清江流域土家族传统歌舞。撒叶儿嗬是歌、舞、乐浑然一体的艺术。声腔以男嗓高八度颤音运腔;歌调为古老的特性三度;曲体结构尚有古代巴楚乐歌遗韵;所唱五句子情歌为古今鲜见文学体裁。歌舞传递豁达通脱的生命观念、因循自然的朴素哲学思想和乡邻族群间的亲睦情感。
江汉平原皮影戏
江汉平原皮影戏是指流传于江汉平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具有相同艺术特征的皮影戏,其皮影以图案精细、圆润舒展、人物造型生动逼真和影大见长。表演方式为“一唱众和,锣鼓伴奏”,唱腔调式多样,以歌腔、渔鼓腔为主,歌腔中的“鸡鸣腔”尤具浓郁的乡土气息。
湖北大鼓
湖北大鼓又称“打鼓说书”“说善书”,是流行于武汉、孝感、黄冈等地的一种民间曲艺,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有“南路”“北路”和“南北路”三大流派。它以鼓板伴奏,1958年后加进二胡、三弦等乐器伴奏,说唱兼长。说唱时,伴有手、眼、身、步的表演,段落之间敲击热闹的鼓点牌子,吸收了楚剧中的“二黄”“悲迓腔”等曲调。形式上分大书与小段。可一人说唱,也可二人联堂,且不受场地、时间限制。
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的价值在于它强调内外兼修,即注重对于身和心的双重训练,不仅注重外在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力量、技法等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也注重心性、品行、兴趣、志向、态度等内在品质的培养,两者结合促进习练者身心协调发展。
雕花剪纸
雕花剪纸是荆楚大地民间艺术瑰宝,表现手法融合了南北剪纸艺术之长,包含“剪”和“雕”两种方式。多以长寿、吉祥、美好、幸福、喜庆为主题,用谐音、寓意、象征等手法,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构图精巧,线条简练,刀法流利,破功严谨,富有浓厚的观赏性和装饰性。孝感、鄂州、仙桃等地的雕花剪纸颇具代表性。
汉绣
汉绣是独具荆楚特色的刺绣工艺,始于汉代,兴于唐而盛于清。汉绣讲究“花无正果,热闹为先”,善以浓艳色彩、夸张手法大胆构思出装饰性图案,营造出热烈浓郁的效果,传统上多用于刺绣戏服等,实用性很强。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2000多年来,这一独具东方文化特色的荆楚传统技艺在湖北传承至今,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奇异瑰丽的造型、多彩灵动的纹饰、瑰美富丽的色彩、奇巧精湛的榫卯工艺,体现了楚文化浪漫主义色彩。
青铜编钟制作技艺
青铜编钟制作技艺在传统范铸工艺基础上,采用更为先进的“失蜡铸造法”,再现编钟的华美造型和精细装饰;遵循古法配制青铜合金比例,并控制温度冶炼铸造;通过设计钟体造型以及科学锉磨钟腔内壁等方式,达到“一钟双音”的效果,再现2000多年前的礼乐文化。
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2022年,湖北省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和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三个项目参与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恩施玉露茶产自湖北省恩施市,其蒸青工艺源自唐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以形如松针、汤青叶绿、滋味鲜爽、天然含硒为显著特点。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起源于11世纪,生产的砖茶经万里茶道销往世界各地。成品茶砖砖面光滑,茶香纯正、滋味醇和、汤色橙红、叶底暗褐。长盛川青砖茶是以鄂西南武陵山区优质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初制、发酵、紧压、烘干等六大工序精制成茶,茶料经深度发酵,多种营养物质聚集,成品茶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汤色红黄、滋味香醇。
蕲春艾灸疗法
蕲春艾灸疗法是以蕲艾为灸材,以流传于蕲春四百余年的民间灸法为独特技艺的一种养生方法,在蕲春及周边地区世代相传。
蕲艾是一种中草药,历史悠久。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艾叶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蕲州”即为今日的湖北省蕲春县。
湖北省蕲春县,拥有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文化和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是李时珍故里。蕲春县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中国艾都”称号。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一般端午过三次。五月初五小端午挂菖蒲、艾叶,饮雄黄酒;五月十五大端午龙舟竞渡;五月二十五末端午送瘟船,亲友团聚。龙舟竞渡、粽子寄情、乡里“闹晚”等活动端午民俗过程完整、紧凑、鲜活。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既保留了传统端午习俗驱疫、避瘟的内容,更表达了湖北人民对屈原品格的颂扬和纪念。
随州神农祭典
炎帝神农故里谒祖祭典是源于民间的大型民俗活动,在今湖北省随州市厉山镇举行。该民俗活动始于南北朝,盛于明、清。祭典以庆祝始祖诞辰和颂扬炎帝神农功绩为主,通过村鼓、高跷、舞狮龙等民间文艺表演,营造出欢乐、喜庆的气氛。
数据来源: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