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1:34:40 来源: sp20250107
中新网 湖州2月2日电(胡丰盛 黄彦君)“春节前已经爆单了,根本忙不过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蠡山村,未来乡村创客中心内,负责人沈燕正忙着指挥裁缝们加紧量尺寸、选样式、裁剪、缝纫……剪刀和熨斗上下飞舞,一件精致的手工“高定”马面裙初具雏形。
藏在江南古村蠡山村,这间工作室名为“蠡尘轩”,沈燕是村里的妇联主席,土生土长的蠡山人。
不论是“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华美,抑或“玉刻麒麟腰带红”的典雅,汉服承载着化于心、显于形的中国文化气质。
在沈燕看来,汉服最大的特征是有一条中缝线。“穿上汉服要行得正、坐得端,寓意做人要正直。”沈燕说,近年来国潮兴起,穿汉服过传统节日成为新风尚,线上线下都有不少客户来单定制。
一个小山村,为何能够孕育出汉服工坊?山水、人文相互映衬,缺一不可。
蠡山村坐落于德清县钟管镇、京杭大运河畔,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辅助越王勾践复国后功成身退,携西施在此隐居,故名蠡山,环山有蠡山八景,山水古韵相得益彰。
在灵秀山水间,沈燕和汉服工作室边走边摸索。
“我是零基础自学做汉服,刚开始连缝纫机都不会踩。”沈燕回忆道,自己大学学的是财经专业,后来为支持父亲的茶叶生意,自考了评茶员和茶艺师,泡茶时穿的传统茶服,是她的汉服“启蒙”。
了解茶服后,沈燕想,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汉服能不能成为流行时尚?带着这一想法,2016年起,她一头扎进了“汉服圈”。
与简单打板、复制爆款的商家不同,沈燕力求还原传统服饰,手边常备古书,谈起自己的研究经历,她颇有心得。
“刚开始时看不懂抽象的古书,有一件宋代翻折领,我反复试错好多遍才做了出来。”沈燕熟练地翻到对应章节,介绍起宋制服饰由衣片折转而成的对襟边。
名气打响后,手工汉服订单日渐增多,2018年起,沈燕在村里成立了汉服工作室,招募了一批“巾帼干将”。
“蠡山沄居”度假村内,汉服体验活动。受访者供图走进工作室,架子上挂满了马面裙,一条裙子有前后里外四个裙门,两侧是多对褶裥,一片片布料、一条条褶皱,都需要裁缝手工缝合、熨烫。
“做汉服比较灵活,按件计费,可以带回家做,更方便照顾家里。”沈阿姨(化名)说,她今年62岁,曾在服装厂工作,是十几年的老裁缝。
目前,像沈阿姨这样的裁缝,工作室吸纳了20多个,做汉服每年为她们增收3万元至5万元,沈燕也成了村里的巾帼共富工坊带头人。眼下,每月约有200多件汉服从山村出发,远销四海。
汉服花朝节。受访者供图有了汉服这张“美丽名牌”,蠡山村逐渐形成了古风文旅特色产业圈。
在汉服工坊不远处,“蠡山沄居”度假村内,游客刘女士(化名)换上了一身亮橙色的汉服,正在和同伴一起拍照片。“我们专程从宁波过来玩,早就听说了这里的古风建筑和汉服体验,想要尝试一下。”刘女士说。
为吸引更多村外来客,2018年起,蠡山村还办起了汉服花朝节,不少汉服爱好者会专门从杭州、上海等地赶来,共赴春约。
从范蠡西施泛舟湖上的美丽传说,到归乡的沈燕、再就业的妇女、美名远扬的“汉服村”,蠡山村的人、衣、景,共同编织着美丽乡村的“里子与面子”。(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