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因素,容易被忽视的肾病“隐患”

发布时间:2024-11-26 03:11:11 来源: sp20241126

  在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数量高达1.3亿,这意味着,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一位慢性肾脏病患者。

  农工党党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兼肾脏内科主任医师韩庆烽表示:“慢性肾脏病的高发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伴随着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的存在。当下,‘三高’不仅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诱因,在病情的发展过程中也扮演了‘关键角色’。”

  三高如何影响肾脏健康?预防的关键是什么?近日,本报记者专访韩庆烽,解读慢性肾脏病与三高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慢性病”到慢性肾脏病

  近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三高问题日益严重,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韩庆烽指出,在这背后,由肾小球肾炎等单纯肾脏损伤所引发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数量没有显著增加,而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等慢性病导致的慢性肾脏病数量却明显增多。

  三高与慢性肾病如何相互作用?韩庆烽解释,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等疾病,会造成肾功能不全,甚至引发尿毒症。

  长期的高血压会增加肾脏小血管压力,引起血管硬化,让血管内壁逐渐变厚,最终造成肾脏供血不足;而长期的高血糖,则会损害肾小球滤过功能,可能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高血脂则容易引发肾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加剧肾脏供血不足的问题。

  “比如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肾病,传统的肾内科通常将其特指为‘肾动脉狭窄’,但这种病的表现是肾脏供血不足,所以最重要的发病原因还是三高等基础性疾病。”韩庆烽说。

  值得注意的是,三高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诱因,慢性肾脏病也可能反过来加重患者的三高症状,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下降后,体内的水钠潴留会加重高血压;肾脏功能减退还会影响胰岛素的代谢,使得血糖水平难以控制,加剧糖尿病的患病风险程度;同时,肾脏损伤导致的脂质代谢紊乱,也可能加剧血脂异常。

  “三高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呈反比关系,也就是说,大众对三高管控得越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概率就越低。”韩庆烽强调。

  定期体检、系统治疗是关键

  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关键,在于让患者充分管控自身的三高情况。

  “明确了三高是大部分慢性肾脏病发病的根本原因后,对我们来说,让患者进行系统治疗,就是最重要的事情,这包括对患者前期的体检筛查,中后期的血压、血糖、血脂控制,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韩庆烽说。

  在他看来,高血压超10年的病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患者都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应当关注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检查等项目的结果。此外,即使没有三高问题,5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应开始关注肾脏健康,这部分人群由于患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同样要定期进行体检。

  不过,肾功能检查结果的解读有难度,患者不能仅凭指标后的箭头标记,就简单得出结论。“很多人在拿到检查报告后,会因为某些特殊指标后的箭头标记而过度担忧,怀疑自己肾功能已经出现了问题。但仔细分析后,许多所谓的‘异常’实际上并不严重,错误解读化验结果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恐慌。”韩庆烽提醒。

  以“肌酐”为例,尽管这是提示“肾损伤”的重要指标,但肌酐数值稍微偏出正常值范围,有时可能与检测的误差、其他非疾病因素等有关,不能完全反映肾脏的健康状况。若数值“异常”,患者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二次检测。

  此外,饮食对“系统治疗”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韩庆烽指出,合理的饮食管理可以控制“三高”,减轻肾脏负担,延缓病情的进展,慢性肾脏病患者应重点控制蛋白质、钠、钾和磷的摄入,可以优先选择鱼类、禽类、鸡蛋和低脂乳制品等优质蛋白质,在日常烹饪时,减少食盐的使用,尝试用大蒜、姜、柠檬汁等天然香料来调味。

  心理健康同样是慢性病管理的重要部分,不少患有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往往会表现出焦虑或抑郁的心理状态。韩庆烽建议,这部分患者可以通过科学的运动、在家里养宠物、在阳台种植花草、听舒缓的音乐等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这些常用于精神认知的治疗方法,对缓解“多病共存”患者的焦虑状态也有一定帮助。(完)(《中国新闻》报作者刘益伶报道)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