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3:45:33 来源: sp20250107
中新网 上海4月17日电 (陈静姜蓉)化疗导致的心脏损伤让白血病幸存患儿面临着沉重的心血管疾病负担。记者17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的最新研究揭示了白血病化疗的心脏毒性新机制。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血管和血液肿瘤专家的研究阐明了肿瘤、化疗与心脏的相互作用关系,强调了肿瘤释放的炎症因子在化疗导致的心脏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全新的角度阐释了蒽环类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机制。这对于预防和缓解儿童白血病化疗期间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项研究在最新一期国际心血管领域权威期刊《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
据了解,白血病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随着治疗方案的优化,白血病患儿的治愈率显著提高,白血病幸存患儿的群体基数也不断扩大。在白血病患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幸存患儿的心血管疾病负担最为显著,主要表现为化疗后的心脏损伤,严重降低了患儿的生存质量。然而,临床上缺乏白血病围化疗期的心肌保护药物,导致患儿的心脏疾病负担居高不下。
研究人员首先利用AML患儿化疗后的心肌活检标本进行单细胞测序,发现化疗后心肌细胞的“命运”与其能量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探究化疗引起心脏损伤的机制,研究人员构建了模拟临床化疗方案的AML小鼠诱导化疗模型,并进行研究。研究人员通过高通量筛选发现,化疗引起肿瘤细胞坏死释放的IL-1α是导致心脏能量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他们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了最终导致心肌细胞的能量供应不足和心脏功能异常的机制。最后,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中和抗体阻断IL-1α可减轻AML化疗患者的心脏毒性且不影响化疗的抗肿瘤效果。(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