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5:52:19 来源: sp20241221
核心阅读
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多方面努力,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引导下沉服务、健全本土培养、强化评价激励、吸引返乡创业……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实践探索,推动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农业农村发展持续稳中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土专家”变身农艺师
科学植保,推进农业高质高效
四川省青神县青竹街道鸿化村的柑橘园里,果子挂满枝头。“土专家”罗建顶着烈日在林间穿行,忙着查看病虫害防治情况,“这是二次回访。”半个月前,罗建巡园时发现果园里夜蛾发生量大、果子出现缺钙现象。及时开好“方子”,让种植户进行全面防治,果树长势好了起来。
正值柑橘管理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雨后病虫害防控,怎么发挥植保无人机作用……这段时间,罗建一直在琢磨这些问题。“农校学农毕业后,干过农技员,种过蔬菜,做过农资销售。”看到家乡的水稻、椪柑产业越来越红火,他联合6名村民,发起成立新阳光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建起了一支农事社会化服务队。
吃植保手艺饭,不是一件容易事。“刚起步,在给一个种粮大户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控作业时,因错过农时,防治效果不佳,造成水稻减产。”复盘那次教训,罗建说,“专业力量配备不足、效率低的情况下服务质量很难得到保障。”针对这个问题,他开始专注于绿色植保技术推广及病虫害统防统治研究,在实践中摸索运用新方法,逐渐找到了门道,成绩也慢慢积累。2021年罗建取得高级农艺师职称,合作社吸纳更多的先进农机、技术力量,服务订单跟着多了起来。
“服务队队员来自县里各个乡镇,既当防治员又当信息员,便于随时掌握全县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罗建介绍,他针对柑橘、水稻种植创建的3个技术交流群,每天都有人请教如何应对病虫害。依托合作社开展植保业务培训,年培训果农500人次以上,乡亲们的种果水平明显提升。
绿色防治是柑橘产业发展的方向。罗建大力推广诱蝇球、黄板等物理设备,深受当地果农欢迎,目前设备推广使用面积超3万亩。“我们这的柑橘越种越讲究——有机肥替代化肥,生草栽培技术替代化学除草剂,还有诱蝇球、物联网杀虫灯等,绿色环保、防治病虫害效果不错。”罗建说。
“身边有专家,种果有底气,果园的规模扩大到10多亩,年销售额增长到10多万元。”白果乡官厅坝村果农李志祥是受益者之一。李志祥种了15亩柑橘,过去由于缺乏科学管理理念与技术,用农药消杀成本高、污染大,防控效果还不好。他率先尝试罗建推荐的诱蝇球,“不比不知道,挂上诱蝇球后,害虫能直接被吸引过来粘在球上,省时又环保。”
据统计,我国已累计培育900多万名高素质农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说,推进农业高质高效,既需要专家教授、科研人员等专业人才,也需要掌握一技之长的“土专家”和扎根土地的“田秀才”。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不断学习新技能,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理念,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将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村里来了规划师
遵循规律,和美乡村从蓝图变成现实
行驶在太行山东麓,石板路蜿蜒伸展,石头房错落有致,司机告诉我们毛连洞村到了。走进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大河涧乡毛连洞村,庭院花果飘香,游园相映成趣。很难想象眼前美丽的小山村,曾是个空心村。
毛连洞村的面貌变化,得从乡村规划师的到来说起。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在全省范围内启动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工作,经过筛选,毛连洞村被确定为试点之一。来自河南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乡村规划师耿丹阳带领团队挂点进驻。
第一次踏入毛连洞村,耿丹阳在古槐树下遇到村民张灵美带着孙子乘凉。张大娘和“城里娃”耿丹阳拉起家常:“小孩爸妈都在外面打工,要是能在家门口找个活儿,挣钱顾家两不误,多中。”
看着老人和小朋友的期待眼神,耿丹阳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热情,为这个村庄做好规划。入户走访调查、发放调研问卷,耿丹阳和团队一行7人在村里“泡”了20余天。村党支部书记杨杰开着三轮车,拉着耿丹阳跑遍了村里各个角落。
“五分梯田两分林,三分村落坐山间。走访发现,毛连洞的村庄基础好,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传统村落和非遗文化等资源,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面临着产业发展乏力、资源利用不足、传统民居失修、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耿丹阳说,调研后团队拉出项目清单,结合发展需求,确定8个大类43个小项具体任务。
再好的规划,落不了地也不行。这次村庄规划编制试点,由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组织专家指导、搭建工作平台,市区两级统筹项目资金,乡里协调用地需求,规划师团队全程跟踪服务,“护航”项目落地实施运营。
对山里人来说,道路就是出路。刚起步,耿丹阳就碰上了难题——一条高速的服务区建设方案与毛连洞村的规划存在冲突。服务区阻隔了村庄原有道路,建筑风格也与村庄不同。规划团队多次反映情况争取支持,经过努力,服务区建设方案进行了适当调整。“等高速建好,服务区会设置出口,游客可徒步进村,能带来新一波客流。”耿丹阳介绍。
随着规划项目落地,毛连洞村悄然发生改变:闲置老屋改造成老年服务中心,废弃窑洞改造成手工作坊,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改造提升,实景演艺剧场丰富着乡村文化生活,农产品成了旅游伴手礼,小米、酸枣芽茶等供不应求。
据统计,规划实施后,村里建起“共富工坊”,毛连洞村新增就业岗位60余个,年集体经济增长约120万元。“原来我常年在外务工,今年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村民杨大平说。说起村里的未来,杨杰信心满满,“规划项目还有一部分正在建设中,等顺利完成并投入使用,相信乡亲们的日子会更红火。”
“乡村建设要遵循发展规律,做到先规划后建设。”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锋说,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派驻乡村规划师成效显著。今后要支持熟悉乡村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村庄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开展“陪伴式”服务规划实施,优化挂点乡村规划师在地服务,促进乡村建设提质增效。
民宿管家成了新职业
精细服务,做好山好水的“代言人”
竹泉村,景如其名。竹林隐茅舍,家家临清泉,山东省沂南县铜井镇竹泉村又迎来避暑游的客流。“欢迎来到竹泉村,请带好行李,跟我办理入住……”民宿管家毛培娟站在村口笑意盈盈,接进一大批游客。毛培娟是竹泉村的“新村民”,管理着30多套各式民宿。
啥是民宿管家?随着乡村旅游和民宿行业的发展,“民宿管家”成为乡村新职业,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以及当地自然环境介绍、文化生活体验等定制化服务。
毛培娟总结自己的一天日程,“一个字,忙!”清晨,确认入住订单信息后,细致检查客房卫生、硬件设施等保障情况。游客用完早餐后,开始组织白天的各类民俗风情特色活动。夜晚,当客人们回房休息,她巡完院子,安排好次日的工作闲下来时,早已过了下班时间。
在别人看来,连轴转的工作很辛苦,毛培娟却乐在其中,“好民宿,服务要有温度。让来竹泉村的游客感受家一样的体验,是我们要努力达到的目标。”从北京自驾过来游玩的游客刘萍讲起了这几天的体验,话语里透着满意:“有啥衣食住行的诉求,都可以随时和管家沟通。培娟还带我去赶乡村大集,真是太有意思了。”
作为新职业,当好民宿管家有专业的要求。沂南县连续6年举办民宿管家培训班,邀请文旅协会、行业专家现场教学、视频直播,就传统文化、形体训练、旅游服务等开展培训。“迎来送往、制订旅行计划、随时答疑解惑……甚至要精通年轻人喜爱的咖啡调制、花艺、茶艺等,才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群体的需求。”毛培娟介绍,竹泉村的民宿管家们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除内部的定期培训外,也会组织“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活动。
原先,毛培娟在外地从事过不少职业,电子数码、快递物流等都干过。“逢年过节回老家,看到乡村里人气越来越旺,就动了返乡闯一闯的想法。”最开始,连铺床都干不明白,铺不好就下班接着练,得空时就跟着导游锻炼讲解……“自从当了民宿管家,大家伙儿都说我变了。原来见人就脸红,现在爱笑爱说话。”勤学苦练让毛培娟脱颖而出,当上了民宿公司副总经理。
干好新职业还要有“软技能”傍身。“石头上刻的字是有什么渊源?”“沂南还有哪些名胜古迹?”游客闲聊时说起的话题,起初让毛培娟很难答上来。一笔一笔记下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学习,文旅知识储备不断扩充,现在提起周边特色、地域文化等话题时,她基本可以对答如流,服务起来更有底气。
“从事新职业、收获新体验,当好家乡好山好水的‘代言人’,离家近,有保障,还有培训学习机会,一举多得。”民宿各项工作,毛培娟安排得井井有条,沟通能力强的年轻人做管家,年龄大一点的做清扫工作,目前民宿里90%的员工来自竹泉村及周边村庄,不少人在家门口领到了工资。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张祥宇说,火热的乡村旅游为乡村民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土壤,民宿管家这一新职业就是各类乡村人才与乡村产业发展“双向奔赴”的结果。他建议,要继续做好技能培训、平台搭建等工作,增加返乡人才创业就业的信心和勇气,助力休闲观光、科普教育、文化旅游等多业态发展,带动农民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2日 18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