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6:24:06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网 襄阳10月13日电 题:湖北南漳:呜音喇叭奏响楚韵遗音
记者 郭晓莹
“呜呜呜……”13日清晨,在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春秋寨,68岁的刘国福吹奏起陪伴自己50余年的呜音喇叭,袅袅古乐在群山中回响。
呜音是吹打乐器演奏的音乐,因音色似巫师吹牛角招神的呜呜之声而得名。呜音调的主要表现器乐为木管唢呐,声音低沉悠长,被称为呜音喇叭。
刘国福吹奏呜音喇叭。杨东 摄据南漳县申遗办副主任庹先沮介绍,这种音乐为三千多年前的楚国宫廷音乐,具有楚国早期崇巫尚神的特点,因而被史学界称为“楚乐的活化石”。2008年,唢呐艺术(呜音喇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我从记事起,就听爷爷吹呜音喇叭,只觉得那声音实在好听,就跟着学。”刘国福说。受爷爷和父亲熏陶,他从十多岁开始学习偷换气、甩马锣、换拇眼三大传统技法,并逐渐掌握了100多个曲牌,成为远近闻名的呜音喇叭艺人。
“刘家班”乐师在景区表演。杨东 摄刘国福说,呜音喇叭分喜调和悲调,喜事用喜调,演奏者着红装,吹出欢快之声;丧事用悲调,演奏者着白装,吹出悲怆之音。
“演奏曲牌要遵祖训,'进门不吹叶叶落,出门不吹上山坡'。”刘国福说,呜音喇叭须按规矩和套路演奏,不得逾越。
呜音喇叭主要是以家族乐队的方式在南漳代代延续,在两千多年来的流传过程中,无乐谱记载,全凭一代一代的乐师口耳相传。
南漳刘氏家族有史可查的呜音传承已有五代,弟子遍布南漳、远安和保康。2018年,刘国福被认定为唢呐艺术(呜音喇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刘家班”乐师在景区表演。杨东 摄南漳县巡检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让呜音喇叭一代代传承下去,当地将峡口中学确立为传习基地,刘国福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孩子们上课。
“娃子们很喜欢学,我教得也起劲儿,我老了,希望年轻人让呜音喇叭传得更远、更久。”刘国福说。(完)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