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保:从“新”出发 向“新”发力

发布时间:2024-11-30 07:53:31 来源: sp20241130

原标题:从“新”出发,向“新”发力!中国太保书写“五篇大文章”时代答卷

2024年5月13日,中国太保正式迎来了33岁生日,33年来,中国太保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为亿万客户提供“责任、智慧、温度”的太保服务和专业的保险保障。

1991年5月13日,中国太保在上海正式成立。在上海衡山宾馆靠近网球俱乐部的楼里,一批年轻人聚集在一起,迈出了中国太保历程的第一步。

33载如一日,中国太保始终践行核心价值观——“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创新共赢”,这并不是简单的16个字,而是融入一代又一代太保人血液中,日复一日去身体力行。

经过33年的发展,中国太保已成为国内头部综合性保险服务集团。中国太保的营业收入从1991年的2.6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3039.5亿元;总资产从1991年的10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2.3万亿元,多项核心业务指标位居上市同业前列,综合实力稳居国内保险集团第一梯队。

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融入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践行ESG理念助力双碳目标……中国太保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守“金融为民”的初心,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助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扩大服务范围、优化产品供给,持续发挥专业优势,倾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努力让更多优质的太保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科技金融加速向“新”而行

科技是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近年来,中国太保加速打造科技金融硬核实力,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领域,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保险企业,中国太保持续发挥专业优势支持科技创新,促进一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成功转型升级,截至2023年底,中国太保提供的科技类保额超66万亿元。

4月9日,中国太保与临港集团、上海农商银行、海通证券宣布共建新质生产力服务培育联盟“千帆会”,旨在联合各类服务机构力量,对前沿产业细分赛道开展产业研究、产业培育和产业服务,携手推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中国太保将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和耐心资本优势,把握“千帆会”联盟平台产业共研机会,进一步强化专业领域研究水平和风险识别能力,丰富面向重点产业和科创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提升面向新质生产力的太保服务能级,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太保力量。

同时,中国太保积极探索开展保险大模型建设和试点应用,目前搭建了保险行业首个全栈信创私有化部署的650亿大模型平台,准备了105万条保险大模型训练数据,通过了《中国人身保险从业资格(CICE)》等3项保险领域的专业资格考试,同时还试点上线了行业首个具备审计专业能力的审计数字员工。

中国太保积极推进数智化赋能背后,一方面有效实现了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助推公司发展实现质能转换,带来运营效率、用户体验方面的显著提升。

2023年,中国太保产险持续深化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应用,“黑灯工厂”月均替代人力超过400人,提升集约化运营效率;中国太保寿险推出轻量级远程视频交互技术“芯双录”,实现销售服务人员与客户“云会面”,提升客户投保体验。

自上线运行以来,“审计数字劳动力”已代替审计人员自动执行审计任务近3万件,核查分析数据约25万条,节约人力约33人月,促进提升整体生产力约35%,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领域的融入。

后续,中国太保将进一步扩大“数字劳动力”试点场景,通过多种类型数字岗位与专业能力的建设,全面覆盖金融保险行业的各类数字化转型需求,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范式。

普惠金融守护美好生活

“我们一家老小连续三年都投保了沪惠保,保费低责任全,还有政府背书,很放心。”王小姐表示,开售首日她再次为自己和家人预约了投保,该保障将于7月1日正式生效。

像王小姐这样“火速”投保的上海市民不在少数。据了解,2024版沪惠保于4月23日10点上线,仅2小时,参保人数已突破百万。

2021年4月27日,上海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沪惠保”的“守沪之芽”开启,中国太保寿险作为主承保单位牵头各共保体保司,聚焦上海新老市民健康需求,坚持普惠金融定位,不断丰富普惠型保险服务内涵,三年来累计参保超2000万人次,成为上海市普惠金融的重要实践,也是全国参保规模最大的惠民保项目。

这也正是中国太保寿险发挥专业优势织密、织实全民健康保障网的典型代表。近年来,中国太保寿险积极参与惠民保、大病保险、长护险等项目,拓展覆盖人群范围,为形成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供支撑。截至2023年底,中国太保寿险在办惠民保项目44个,覆盖全国15个省、77个城市,服务超2000万参保人。作为首席承保公司打造“沪惠保”行业标杆,自2021年上线以来,超400万人连续三年参保;承接大病保险项目超过60个,承保规模达58.57亿元,服务人群超1亿人;长期护理保险服务5000万参保人。

4月30日,“玉米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衍生品”项目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和尚志市正式落地出单。该保险产品及相关场外衍生品由中国太保产险联合新湖期货、新湖瑞丰运用“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开发,是中国太保携手金融机构合力推动“气象+衍生品”拓展金融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又一探索,也是该模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首次应用。

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生产第一大省,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华大粮仓”。为应对春耕期间低温天气影响玉米种植生长给农民造成的损失,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和农户收入,中国太保产险联合新湖期货共同推动本次试点项目落地出单,通过“保险+期货”创新模式提供的价格风险保障和收入风险保障。

守好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2023年,中国太保产险承保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1.9亿亩,承保生猪1.15亿头,在13个省的380多个产粮大县落地三大主粮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为185.18万户次农户提供796.23亿元风险保障,有力支持了我国粮食逆境再夺丰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自2014年中国太保产险承办农业保险以来,从开发针对性农业保险、设立三农服务网点、迭代e农险新技术等体系化建设,已为超2亿户次农户提供了三农风险保障。

绿色金融助力共生共赢

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就要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近年来,中国太保积极践行ESG理念,发挥专业优势,为应对气候风险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月13日,中国太保正式发布《2023年应对气候变化报告》。这是中国太保连续第二年公开发布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专项报告,全面展现中国太保在应对气候变化、助力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探索与贡献,体现了中国太保力争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先行者的决心与承诺。

绿色一直是中国太保可持续发展的“底色”。中国太保立足保险本源,从负债端、资产端共同发力,全方位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为全社会低碳转型保驾护航。2023年,中国太保提供绿色保险保额超109万亿元,绿色保险创新产品覆盖绿色能源、绿色交通、减污降碳、生态环境保护等四大领域。已开发碳资产回购履约保证保险、碳配额质押保险、CCUS项目碳资产损失保险、湿地碳汇生态价值保险、林木火灾碳泄漏补偿保险、广西牡蛎海洋碳汇保险、海洋生态救助责任保险、欧盟碳关税价格指数保险等27款行业首单产品。与此同时,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产业基金等形式直接参与绿色项目投资建设,2023年绿色投资规模超2000亿元。

低碳战略和进博会的要求不谋而合。自2021年第四届进博会起,中国太保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共同启动进博碳中和项目,探索“零碳进博 零塑办博”的创新实践。第六届进博会继续完善“零碳进博”和“零塑办博”标准,引领会展行业可持续发展。作为进博会核心支持企业和指定保险服务商,中国太保充分展示了绿色金融方面不断创新的成果,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升级“零碳进博 零塑办博”行动。

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同样是中国太保近年重点布局的方向。随着养老金融布局的深入,中国太保“保险+健康+养老”的生态圈已逐渐充实。截至2023年底,“太保家园”已形成12城14园全国布局,投资总储备床位近1.6万张;长者智慧居家养老解决方案“百岁居”已履约落地17座城市,在33个城市设立线下体验中心。长江养老已累计为1万多家政府与企业客户及上百万年金受益人提供养老金融专业服务;截至目前管理的养老金资产规模超6800亿元。

数字金融则集中体现了中国太保的创新力。2023年,中国太保发布了数智太保(DiTP)规划,完成科技治理架构改革,基本实现全场景数字服务覆盖,以数智优势进一步赋能保险生态……

“五篇大文章”正是中国太保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落脚点。无论是在中国太保“大健康、大区域、大数据”三大战略中,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性议题中,均可以找到”五篇大文章”的身影。特别从2023年以来中国太保的一系列动作来看,“五篇大文章”更是掷地有声。

面向未来,太保人再次吹响集结号角,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太保力量。

33岁的中国太保,从“新”出发,向“新”发力,我们期待远方,我们行则必至。

(责编:曹淼、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