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济:突破“约束” “一带一路”为绿色发展注入能量

发布时间:2024-11-10 00:22:14 来源: sp20241110

人民网北京10月25日电 (王绍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以来,中国的对外投资合作正处于全球绿色约束力度渐强的时期。许多共建国家正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但绿色约束已经趋紧。在绿色约束下谋求发展已成为共建国家所要面对的现实,也给共建“一带一路”带来诸多新变化。

中金研究院执行总经理陈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治理力度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快速提升,绿色约束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出现扁平化趋势。与先发国家相比,共建国家中许多后发国家在同等发展水平下产生更少的污染和排放,需要走“边发展边治理”的绿色新发展路径。

“推动共建国家绿色约束收紧和走新发展路径的主要有两股力量,一是来自国际社会对于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治理力度增强,二是来自共建国家国内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使得对污染物排放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破坏的约束趋严,最终使得共建国家面临了较强的国内外环境约束。”陈济说。

绿色转型是当今全球发展趋势之一。从生产函数的角度来看,一个经济体可以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将资本、劳动、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转换为产出。“因此,经济增长会受到技术水平和要素成本的影响。”在陈济看来,在发展初期治理环境问题,会提高这类生产要素成本,高耗能、资本和土地密集型产业发展受限,或将导致经济发展速度和工业化进程放缓。

但同时,陈济认为,绿色转型也使得许多共建国家的新能源金属资源、风光资源等新资源的比较优势凸显,后发国家也更容易将其低成本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发展成熟的绿色产业链中发挥出来,实现“追赶式”发展。

此前发布的《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指出,要统筹推进绿色发展重点领域合作、推进境外项目绿色发展、完善绿色发展支撑保障体系。具体来看,在绿色发展方面,提出任务包括加强绿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产业、绿色贸易、绿色金融、绿色科技、绿色标准、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合作。

“此外,随着全球民众生态环保意识和对生态环境诉求上升,珍稀动植物、自然景观等生态资源的重要性也在提升,进而促进一些共建国家渔业、林业和生态旅游业等生态相关产业的发展。”陈济说。

因此,陈济认为,绿色约束在导致共建国家绿色成本上升的同时,也提高了其新资源与劳动要素在全球产业链的参与率,促进绿色就业,绿色产业或将成为拉动其经济增长的新机遇。

陈济还表示,绿色约束下共谋发展,中国应促进共建国家抓住绿色机遇、降低绿色成本。中国在绿色转型领域具备一定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可以通过加强绿色基建与绿色制造业的合作,尽可能地将有关共建国家的新能源金属和风光等资源禀赋及低价劳动力资源纳入全球绿色经济,推动其在绿色产业转型中受惠。

“除此之外,中国可以积极帮助共建国家降低绿色成本,鼓励企业应用更高的排放标准,加强民生项目建设,还可以推动国际社会建设‘一带一路’跨境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陈济说。

绿色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陈济表示,企业应结合自身绿色产业优势,尽可能为共建国家提供参与绿色价值链分工的发展机遇,共享绿色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依托自身的技术、资金和管理优势,积极承担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生态环境成本,推进共建国家绿色转型,携手实现互利共赢。(陈静仪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罗知之、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