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12:33:34 来源: sp20241205
堤坝边,一件件木材码放整齐;厂房里,画师忙着上漆,绘上龙头龙身;大街上,不时有货车停靠,搬运龙舟成品……端午将至,走进江西上饶万年县梓埠镇,浓浓的龙舟文化扑面而来。
梓埠自古水运发达,舟楫往来,穿镇而过的安乐河繁盛不衰。村民李光定(见上图,徐声高摄)从小钟爱龙舟制造,16岁拜师学艺,而后便有了五十载守艺生涯。一墨弹一线,每刨皆匠心,从选木到下水,10多道工序李光定基本靠手工完成,造船绝非纸上谈兵。
如今,作为市级非遗传承人,他的心中多了一道“工序”——教徒。
选底筋也叫选龙骨,是他传授的第一课。龙骨相当于贯穿龙舟的脊椎,是整条船的关键部位,一般用水分干透且垂直的大杉木。龙骨强度弯度,直接决定龙舟结实程度及弧度,关系着后续工序。龙骨正、直,行船才能安全快速。
“从木头一端望过去,必须是笔直且轻质的木材。基准线一旦拉歪,整只龙舟就等于报废。”徒弟蔡北峰起初连工具都认不全,不是这个拿错,就是那个弄坏,现在技艺、口碑与师父旗鼓相当。
选好材,方可出好彩。龙骨选材要严,培养人才也同样严格。儿子李贤涨长期跟在身边学艺,为了帮助他搞清每道工序,李光定专门制造了实验舟,标记“①②③……”等符号。犹如教孩童拼积木,苦学基本功3年有余。
尽管技艺在手,李光定师徒并不闭门自守。比如,第五道工序俗称拗龙骨,是龙舟成型的关键。把五六条高矮不同的木凳摆好,龙骨落在凳上,按照中间低、两端往上顶的方式撑出一个弧度。费力不说,用力不均还会导致较大误差。
师徒几经探讨,尝试吸收现代技法,购买激光弧线仪,并在车间装了两台起吊机。客户发来弧度需求,起吊机同时发力,几分钟就可完成以往五六人半个多小时的工序,精准又省力。
从传统中划行而来,龙舟在当地有了新的生机——
一家四代造船的胡永明巧用电脑软件,设计的产品数据更精、形象更真、速度更快。年轻人李义从城市返乡融入传承队伍,结合力学美学等知识,造出美观、轻便的快舟,耐用性不断提高……
龙舟非一木,雕琢以全心。如今的梓埠镇,龙舟文化产业园正在建设,以文促旅,以旅带商;龙舟制造协会组建,传承人、厂商之间交流技术、分享经验。在这里,龙舟传统文化与现代制造商业相辅相成,水涨船高。
(刘存文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9日 06 版)
(责编:白宇、卫嘉)